趙冬梅:1971年出生,籍貫河北省唐山市,《百家講壇》主講嘉賓,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歷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英國牛津大學圣安東尼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美國斯坦福大學北大分?妥苯淌、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主修宋史,關注晚唐至北宋軍事、政治、社會生活,研究領域包括宋與高麗的關系、中國古代的武舉與武學、宋代的武選官及邊防軍的組織體系等。出版有《武道彷徨:中國古代的武舉與武學》、《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千秋是非話寇準》、《司馬光和他的時代》等著作。
7月24日,趙教授從北京飛到寧波,又輾轉至寧海,晚上八點半,用完晚餐后,匆忙趕回入住的酒店,不顧自身旅途的勞累,欣然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很難想象,這位說話溫緩、氣質沉靜的女教授,私底下卻是一位嚴師。
上學需要閱讀
不少人覺得作為趙教授的學生,經常能聽到她的講課,真是太幸福了!趙教授笑著表示,不一定。“我給我的學生講一堂課,課上或許只講了一點內容,但課后,我經常會列一長串的書單,讓他們去閱讀,還要經常寫論文改論文,所以,當我的學生其實很‘痛苦’。”趙教授認為,大學學習,除了上課,最終要的就是要養(yǎng)成自學和閱讀的習慣,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從書中吸取知識的養(yǎng)分,學為人處世之道。
趙冬梅在給讀者簽名
“對歷史研究者而言,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閱讀,閱讀史料,跟材料對話,分析史料的性質,透過這些載體,復原歷史,把我們認為最接近真實的東西呈現給大家。”說起閱讀,趙教授感慨良多,“有時候改論文,看到學生前后兩句話的主語換了還不自知,真心覺得現在的孩子,需要好好學習語文、學會閱讀。”她認為,在語文、英語教學上,最重要的就是激發(fā)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對新事物的求知欲,督促孩子多讀書,幫助孩子學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