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心
最近,婚紗店的工作人員打電話來,讓筆者有空到店里去看相冊設計樣稿,確認好后,他們就拿去制作。這次約定在選片時就定下來的,對方再次打電話來,只是提個醒。筆者考慮到來回不方便,就問能不能將樣圖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功能發(fā)過來。本以為這要求很容易,沒想到被對方以毛片不外傳為由,一口給拒絕了。這個托詞跟之前選片時的拒絕是一個調(diào)的。早在幾天前,筆者在選片時就因照片入盤張數(shù)跟店里有過一些小分歧,考慮她們也是按規(guī)辦事,就沒有多加為難,心里卻是有些小疙瘩的。
大概一刻鐘之后,店里員工再次打來電話。對方自報家門,說是婚紗店的。鑒于之前不愉快溝通,筆者的口氣不怎么好。出人意料的是,對方不僅沒有在意,還要求加微信,說是將毛片用微信發(fā)過來。接下來的交流明顯就溫情多了。店里的及時變通讓人很舒服,筆者的態(tài)度明顯緩下來,不僅認真看了毛片,提出一些小意見,因之前不快造成的小疙瘩也不復存在。一個小小的變通,看似微不足道,卻能讓人如沐春風,心情舒暢。店員估計也沒有想到,不需要任何解釋,僅僅一個互利的舉動,就改變了顧客對她們的看法。
相比于婚紗店的變通,窗口辦事人員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一對夫妻要辦理房屋過戶,按規(guī)定,必須相關(guān)方都到齊才行。怕時間來不及,加上窗口來辦事的人不多,就想讓她先將相關(guān)的手續(xù)辦起來,等人來再簽字。辦事人員以“按規(guī)定不可以的”一口拒絕了,可能想著自己的語氣不大好,又解釋了一句,只要人到了,辦起來很快的。聽她這么說,這對夫妻只好乖乖在一邊干等著。半個小時后,人到齊了,在辦事人員的強烈要求下重新取號,開始辦理相關(guān)手續(xù)。原本說很快的事,足足花了半個多小時。這個窗口辦好,急匆匆跑到另一窗口時,已經(jīng)到下班時間。好不容易抽出時間人到齊,事卻沒能辦好,只能等下次湊齊人再辦理。雖然事沒辦成,責任并不全在辦事人員,隨著機關(guān)作風建設的深入,臉難看、門難進、事難辦現(xiàn)象也大有好轉(zhuǎn),但不可否認,一些工作人員在為民辦事過程中,臉部表情僵硬,將所謂的規(guī)定、原則作為免責牌,自認為是按章辦事,實際卻是不懂得靈活機動,以此堵住辦事群眾的口,長此以往,必然會給機關(guān)作風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古人云:變則通,通則達。任何事只要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都應當有適當?shù)仂`活變通的余地。就拿窗口的辦事人員來說,不能說她按規(guī)辦事有錯,但這種不懂得變通,不懂得以便民利民為工作宗旨的辦事原則,必定為群眾所詬病。竊以為,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應大力提倡與人方便的變通,尤其是窗口單位和對外服務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