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從“省心”的角度來看,菜市場在原地改造提升,確實不如另選新址再造一家市場來得撇脫,至少不用面對“邊改造、邊營業(yè)”的窘迫。一邊是保障供給的便民要求,一邊是腳手架林立、鋼筋水泥礙手礙腳的基建工地,還有另增的臨時攤位搭建、市場外圍流動攤販和車輛管理難題,想一想這里面的諸多煩、難,讓人頭都大了……
為密切協(xié)作,形成合力,在縣府辦主持下,由主管部門縣商務局牽頭,召開相關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參加的菜場改造提升協(xié)調會。整個改造過程中,各相關部門識大體、顧大局,各負其責,各司其職,達到了既完成各自的職責,又步調一致、通力協(xié)作的目的。上文提及的城管、交警等部門大力支持維持菜場周邊秩序,就是一個生動的范例。
經營戶與改造后的長街菜市場
菜場的改造提升,難免會給市民出行、買菜帶來種種不便,并影響經營戶營業(yè)。雖然這是“前進中的困難”,但也要做好宣傳引導工作,盡最大限度取得市民、經營戶的理解、配合、支持。各改造菜場早早行動起來,召開經營戶洽談會、群眾意見征求會等,既宣傳菜場改造提升的目的、意義、要求,又廣泛聽取經營戶、消費者、周邊群眾的意見、建議,營造良好的改造提升氛圍。
鏡頭三:要保證菜市場改造提升工程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并形成長效機制,關鍵是把規(guī)劃、工程、管理各道環(huán)節(jié)做細、做精、做實。沒有統(tǒng)一的改造提升標準,縣資產經營管理公司“一場一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考察了紹興、黃巖、鎮(zhèn)海等地已經完成改造提升工作的菜場,吸取人家的先進經驗,并結合寧海特點學習先進的硬件模式與管理理念。在縣商務局、工商分局的支持下,他們還多次邀請市貿易局、市工商局領導、專家來現(xiàn)場指導,結合實際對設計方案進行多次修改、調整、完善,力爭使設計方案更實用、更科學、更具操作性。
緊趕慢趕,到10月10日,4家改造提升菜場全部完成合同規(guī)定的項目,進入監(jiān)控、廣播及LED顯示屏等電子項目的安裝與調試。寧海人創(chuàng)造了邊營業(yè)、邊改造的成功經驗。
人們又是怎樣評價改造提升工程的呢?記者采訪了消費者、經營戶及縣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相關職能科室——
消費者張女士:我覺得消費購物環(huán)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改造提升后的菜場布局科學合理,既有利于經營,又方便購買,能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每個菜市場不僅設立蔬菜農藥檢測室、宣傳欄、服務臺、復秤臺,并采用大屏幕顯示器公布當日蔬菜中心指導價格,配置多媒體市場信息查詢系統(tǒng),以及市場動態(tài)實時監(jiān)控設備等,地面采用防水、防滑材料鋪設,家禽經營區(qū)域實行全封閉經營、屠宰水產經營區(qū)域實行防水、防濺設計,此外市場門面整潔,攤位設置合理、美觀,通風條件良好,室內光線明亮,通道也比過去寬敞。
消費者對改造后的躍龍菜市場表示滿意
市場科副科長仇能輝:食品安全管理尤其得到加強。改造提升后,著重構建以“一證一卡”為主要內容的肉蔬流通追溯體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同時加強市場商品檢測和嚴格市場商品準入制度,確保經營商品的質量和食品安全。改造提升后的菜場內,除實行嚴格的食品準入制度之外,每批進場農產品在上攤銷售前,都必須經過農殘抽查檢測、商品與質量索證流程、臺賬記錄管理、不合格商品銷毀等多道程序。市場屏幕會實時滾動公告農殘檢測情況,所有不符合農殘檢測標準的食品都必須銷毀處理,不僅銷毀回執(zhí)需要獲得經營戶的簽字認可,并且將整個銷毀過程拍照存檔,具體到攤位、斤兩,所有數(shù)據(jù)都能做到準確無誤。
經管科副科長胡青山:市場管理和服務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通過對市場管理人員的宣傳教育和技能培訓,增強了其社會責任感和管理責任心,優(yōu)化市場管理與服務,提高了管理效率,使菜市場成為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并著力彰顯出國有菜市場的社會性、服務性、公益性。
經營戶潘先生:我們經營戶的素質也得到了提升。從某種角度上說,經營戶的形象就代表著市場的形象,F(xiàn)在,提高經營戶素質、加強經營戶管理,成了市場的重中之重。加強對市場經營者的培訓,鼓勵誠信,懲處失信,增強行業(yè)操守意識、共榮共辱意識,形成誠信經營、文明經營的氛圍。我們經營戶的形象,也隨著新市場的亮相而面貌一新。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4家菜市場的改造提升基本完成,但提升服務水平、實現(xiàn)先進管理的工作還任重而道遠。如何做好市場硬件的日常維護與文明示范化菜場科學管理的“常態(tài)化”,為老百姓提供長效的滿意菜場、放心菜場,將是新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