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訊(記者黃濃珍通訊員尤祖興)陽春伊始,又到“蝦籽”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可強蛟鎮(zhèn)峽山社區(qū)的林仁夫、尤偉標、尤文德等40余戶漁民守著滿船剛捕撈回來的“蝦籽”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為何豐產了漁民們反而滿臉愁云?“‘蝦籽’賣不動了。”該鎮(zhèn)副鎮(zhèn)長盧湖源告訴記者,去年同期,強蛟海域“蝦籽”旺發(fā),但因福建、溫州等南方地區(qū)“蝦籽”減產,致使南方的收購商大量涌入寧海,從而炒高了“蝦籽”身價,造成價格大戰(zhàn)。然而,只看到當年獲利的好景,缺乏對市場的了解,強蛟部分漁民盲目加大投入,在收購商面前失去了話語權,至此,造成今年“蝦籽”市場趨于飽和的狀態(tài)。
據了解,去年“蝦籽”收購價從最初的6元/斤,一路飆升至12.5元/斤,而強蛟“蝦籽”的捕撈量達到40余萬斤,產值超300萬元,“每航次有2000—6000元進賬,產值非常可觀。”老漁民尤文德談起當時瘋狂的“蝦籽”價格迄今還有點不敢相信。他說,今年“蝦籽”依然旺發(fā),每航次產量均在2000斤以上,但隨著上門收購的客商驟減,價格也頻頻下跌。目前,即使有少數收購商前來收購,價格也只能維持在0.4元/斤—0.8元/斤之間。
“希望大家能幫忙想想辦法!痹诓稍L中,當地漁民希望通過媒體的牽線搭橋,聯(lián)系上有關水產品廠家,將豐收的“蝦籽”進行深加工,盡快打入市場以滿足城鄉(xiāng)“菜籃子”工程需要,解決漁民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做到豐產又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