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
教育是需要技巧的,但是葛老師說,教育更需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疼你的學生,愛你的學生。
作為老師,愛學生并不難,難的是,不分彼此,不論優(yōu)差,愛你所教的每一個學生,甚至愛你未教著的學生。這是一種大愛。這種愛的背后是博大寬廣的胸懷。
教育,其實更多時候就是一門“愛”的藝術。
有一年,葛老師所教的一個班級里有五朵“金花”,她們一個個面容姣好,身材窈窕,但性格叛逆,不思進取,在學校里頗有“知名度”。一次上語文課,內容是宗璞的《西湖的綠》,課堂上,葛老師從大自然的美,講到人生的美,大家都聽得很認真,葛老師從這群女孩的眼中讀出了她們對美的渴求。她靈機一動,走到一位頭上夾著花發(fā)夾的女生身邊,取下她的發(fā)夾,對同學說:“老師也有一枚非常漂亮的發(fā)夾,很想把它夾在頭發(fā)上,請大家給我參謀參謀,夾在哪一邊好呢?”大家?guī)缀醍惪谕暤卣f:“不行,不好看。”“不好看,不會吧?”葛老師故意把頭轉向身穿吊帶背心、頭梳另類發(fā)型的被稱為“五朵金花大姐大”的張同學一邊,說:“老師相信你的眼光,你幫老師設計一下。”張同學直截了當地說:“老師,您用這只夾子夾在頭上,人家會說您白癡,叫您神精病的。”“您的年紀和我們的媽媽一樣大,怎么能用這小姑娘的玩藝兒?”“哦,是這樣!老師年紀是大了點,可葛老師心里還是很喜歡,現在,一想到這種美麗不適合我,葛老師只能忍著心痛把這份美麗藏在心底了。我們學生有學生的美,這種美,美在自然,美在純真,美在年輕,美在活潑,美在可愛。老師的青春已不再,我的心中是多么惆悵,今天的我哪怕是抓一抓青春的尾巴,也成了一種奢望,一種夢想?涩F在有些女孩子,卻不懂得珍惜,衣著打扮,過早地跨入了成年人的行列,不管合適不合適,也不管漂亮不漂亮……”葛老師一邊說,一邊觀察,這時她發(fā)現:張同學低下了頭,另外幾個女孩子的頭也都低下去了……第二天,葛老師發(fā)現吊帶衫不見了,披肩發(fā)也梳成了馬尾辮。
張同學的性格有點像男生,非常倔強,對于老師,她一直是采用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雖然半學期下來變化不小,但成績依舊毫無起色。其他“金花”的學習熱情、學習成績都提高了,她卻一個人遠遠地落在后面,期末只考了三十七分。第二學期,葛老師試著從母親式的關懷轉向朋友式的關心,拉近與她的距離。平時與她多交流,上課多提問她,課間多表揚她。那天考試后,葛老師把她叫到自己身旁,替她面批,結果仍然只有四十分,葛老師卻最后給她打了六十分。葛老師對她說,這二十分是老師借給你的,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及格。張同學感動了,當即表示了要好好讀書、好好做人的愿望和決心。借二十分,葛老師或許想不到,她這一借,對于一個學困生而言,給的哪里只是分數,還有巨大的信任、鼓勵和無私的愛啊!從那以后,張同學就像換了一個人,她開始主動學習,開始收斂自己原本放肆的言行……中考時,雖然考了六十九分,她卻十分慚愧地對葛老師說:“老師,沒有達到您的要求,我真難為情!
葛老師的班級里有六位單親學生。家庭的變故使這群孩子變得異常脆弱。這些孩子,閉塞、敏感,自尊心特別強,有的甚至自暴自棄,玩世不恭。一學期來,葛老師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他們。
其中一個生長在特殊家庭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喜言辭,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感情。盡管在平時,葛老師都是尋找機會與這個孩子交流,但他的學習態(tài)度忽冷忽熱,成績起起伏伏,令人擔憂。幾番提醒,也無濟于事。她從孩子的媽媽那里了解到,他每天在家里嚷著要爸爸,如果爸爸不回來,他也不想讀書了。葛老師知道這個情況后,每個雙休日都把孩子帶回自己家里,與她自己的孩子一起寫作業(yè),一起學習,還讓大家主動與他交談,與他玩耍。慢慢地,他開始融入孩子們中間;慢慢地,他的臉上有了笑容……一天晚上,葛老師接到了孩子媽媽的電話,母親在電話的那頭哽咽:“老師,您這樣盡心盡力,我這個親生母親也自愧不如,我本來是想和他爸爸離婚的,現在為了孩子,我再也不提離婚了。”葛老師很欣慰,自己的一片誠心感化了一個母親,也挽救了一個家庭。
葛老師在每一屆學生中考前都會給他們寫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其情殷殷,其心拳拳。她在信中回憶這一年大家相處時的一幕幕動人情景,細述他們成長路上發(fā)生的點點滴滴,祝賀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激勵他們“人,只要活著,就要奮斗”……這一言一語都化作濃濃柔情,敦促他們用青春之筆去繪就絢麗多姿的人生。
葛老師教育之路上的點點細節(jié),匯集起來,就是一本厚重的“愛的教育”,一條深邃綿長的愛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