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燕
石頭屋,石頭路,炊煙裊裊中,有人耕作,有人跳舞,有人寫詩,這里的石頭會唱歌,這里就是許家山,一個用石頭壘成的村莊。
奇異的是,許家山的村民多數(shù)不姓許,祠堂里是葉王張胡四姓氏。700年前,他們的祖先來到這里,釆挖石頭建造石頭屋,石桌、石凳、石鼓更是隨處可見。簡直如同《西游記》里所描寫的水簾洞中整套石器具一般。路也是石頭修成的,多是石塊,也有石子,一直通到山上。炊煙是從石頭屋頂冒出來的,用磚砌起來的方方正正的煙囪上蓋著一只只酒埕,雨水全擋在了煙囪之外。一排石墻筑起的長長聯(lián)屋,石頭的形狀并不規(guī)則,有扁有方有圓,石匠信手壘起的墻,卻如此的渾厚牢固。石頭顏色也不一致,紅色的銅石板,如同黑褐色的老年斑,墻的上部有用磚砌的墻,灰白色的粉墻斑駁老化,黑色屋頂用的是瓦片,瓦片上的灰泥中長出了“瓦松”,它們頑強(qiáng)地整片整片繁殖,太陽曬不死、雨水沖不走,一年又一年存活下來。它們見證了石頭村的故事,從山頭上吹過來的風(fēng)帶著一絲絲蒼涼,騾馬鐵蹄踏過的傷痕還在石板上,繁華在這里變得遙遠(yuǎn)。
村頭有雙口井,井水清澈,看得出這是過去村里人取飲用水的地方。村中有四四方方的大池塘,或許有運(yùn)氣的人會看到荷塘月色。我去的時候,只見金色的山蛙從水草叢中探出頭,一雙圓鼓鼓的蛙眼,懷疑我們不懷好意,便撲通地跳進(jìn)了水里。這些山蛙應(yīng)該是順著溪水從山上下來的,石路邊的小溪溝,順著山勢,從墻腳跟蜿蜒曲折向山下流去。大雨過后,常有山水直接從路上漫下,蝌蚪應(yīng)該就是這樣來到池塘里。
戲臺還搭在那兒,整日里和東南風(fēng)對著話,在下雨的時候,小鳥會落在戲臺頂?shù)臋M梁上。雨停了,鳥就不見了,是飛去了遠(yuǎn)方的山上了吧。落日的余暉還照在院子里,村里的老奶奶在家門口坐乏了,開始慵懶地起身,去收曬在竹席上的芥菜干、筍干。老奶奶的臉上布滿了皺紋,頭發(fā)也白了。我想象她的一生就是這樣一天天坐在竹椅上看太陽下山,等老頭牽著黃牛,從容不迫地從石橋上走回家。兒女都去山外了,過年過節(jié)他們會回來,那時,她就常常去橋頭守望。
我從村頭古橋走出去,呼吸著山野中的新鮮空氣,覺得心曠神怡。在石頭古村的梯田間,村民種上了芍藥,漫山遍野的紅芍在晚風(fēng)中搖曳,慢慢便浮上一種悠遠(yuǎn)浪漫而惆悵的感覺來,就像即將西下的夕陽泛著絢美朦朧的霞光。走進(jìn)許家山就像是來到了世外桃源,濃濃的綠蔭漫天席卷而來,許家山的石頭吹著古風(fēng),閱盡人間悲歡,唱出一首首古典唯美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