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安宗光
編者:戴霖軍先生的《一剪梅·二十四節(jié)氣》是一組以節(jié)氣為主題的詞作,里面的二十四首詞,或精致,或磅礴,或玲瓏,或險峻,各有千秋。本文便從藝術(shù)手法的角度入手,對這組精彩的詞作進行賞析。
1.修辭
比喻:《清明》中“如雪長幡,如血山鵑”,把“長幡”比作雪,把“山鵑”比作血,渲染了肅穆、悲傷的氣氛。又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雪》中“楓葉若彤云”“往事如煙”,把“楓葉”比作“彤云”,化抽象為具象,化平淡為生動,突出小雪季節(jié)寒氣之烈,威力之猛;把“往事”比作“煙”,讓讀者對“往事”有了一個具體的形象體驗,突出了往事的虛無縹緲、時有時無、不可觸摸的特點,隱含了年華易逝的感慨。又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大雪》中的“如席飛花”,運用了比喻兼夸張的修辭方式。把雪比作“席”,突出了長白山的雪之大、之猛,形象地表達了作者放棄上天池之計劃的遺憾、“不得已”之情。
比擬:《二十四節(jié)氣之夏至》中的“田園雜草亦瘋狂”,把雜草當做人來寫,能使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對“雜草”的長勢產(chǎn)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雜草”有種驚嘆而無奈的感情。其他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夏》中的“春踏歸程夏欲臨”“隔葉黃鸝,勤送清音”、《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滿》中的“竹海張揚,麥浪奢華”、《二十四節(jié)氣之雨水》中的“醉了江南,暖了幽燕”“白云閑,濕了琴弦,潤了詩箋”、《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暑》中的“告別黃梅暑便狂”、《二十四節(jié)氣之夏至》中的“蛙鼓蟬鳴,敲打心房”等等皆是。
夸張:《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暑》中的“兩鬢飛霜”,一個“飛”字,把人生易老、青春不再的感慨躍然紙上,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又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秋分》中的“好把詩情,寫滿云箋”,一個“滿”字,作者滿滿的詩情畫意展示得淋漓盡致!
對偶:《二十四節(jié)氣之大暑》中的“枕底詩經(jīng),夢里蒹葭”、《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秋》中的“才賞新荷,又見蓮蓬”、《二十四節(jié)氣之處暑》中的“一把泥灰,幾許期望”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對偶的運用,從形式上看,音節(jié)整齊均稱,節(jié)律感強;從內(nèi)容上看,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設(shè)問:《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雪》中的“今宵何處覓詩魂?”、《二十四節(jié)氣之大雪》中的《詩債誰還?》,具有吸引讀者,啟發(fā)讀者思索的作用。
反復(fù):《二十四節(jié)氣之清明》中的“雨又綿綿,愁又綿綿”“思也年年,痛也年年”。反復(fù)說“綿綿”,強調(diào)了清明時節(jié)雨的連綿不斷、無休無止以及愁思的悠遠深長、揮之不去;反復(fù)說“年年”,是為了突出廿六年前慈母因車禍離開作者的那種永遠的思念和悲痛。
反語:《二十四節(jié)氣之谷雨》中“鎮(zhèn)日胡謅三兩行”一句的“胡謅”,絕對不能用字面意思去理解,是正話反說,要理解為“認真思考吟哦”,兼具自謙和幽默之效。
引用:《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寒》中的“暗香明月”,暗引林逋《山園小梅》中“暗香浮動月黃昏”句意,“暗香明月”寥寥四字,包含了原詩句的意境:山園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黃昏的朦朧月色漂浮著清幽淡遠的梅香。作者僅僅引用了四個字,就把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閑靜的氣質(zhì)風韻刻畫出來了。引用起到了以一當十、以簡馭繁、含蓄典雅的效果。又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霜降》中的“楓紅荻白”引自唐白居易《琵琶行》,“鷹擊長空”引自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負手東籬,送目南山”引自魏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二十四節(jié)氣之寒露》中的“西風莫道不銷魂”引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陰》、《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滿》中的“印屐蒼苔”引自宋葉紹翁《游園不值》、《二十四節(jié)氣之大暑》中的“夢里蒹葭”引自《詩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二十四節(jié)氣之驚蟄》中的“喚醒夭桃”引自《詩經(jīng)·周南·桃夭》等等等等,皆具引用之妙!這些引用,不但激發(fā)了讀者的想象空間,擴大了詩歌的容量,而且拓展了讀者的情感體驗。
對比:《二十四節(jié)氣之白露》中的“恣意浮云,無奈殘陽”,把“浮云”的恣意囂張與“殘陽”的無可奈何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兩者的特征就顯得更加鮮明突出,作者的是非褒貶態(tài)度也顯得更加分明。又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大雪》中的“如席飛花,如夢溫泉”等等,不一而足。
襯托:《二十四節(jié)氣之寒露》中“寒露匆匆又叩門,籬菊初黃,鴻雁來賓。西風莫道不銷魂,細雨蒙蒙,落葉紛紛。惆悵無端役此身”,用陰冷的氣候和荒蕪、衰敗、寂寥的景象來襯托“我”惆悵的心境。又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冬》中“西風漸作北風狂,孤鶩佪翔,遠黛蒼茫。樂水親山閑也忙,清逸情懷,靜好時光”,用清冷枯寂的惡劣環(huán)境來反襯出“我”的山水之樂,清逸情懷。
移用(移就):《二十四節(jié)氣之驚蟄》中的“嫩雨泠泠”,把只能用來形容人和事物初生而柔弱、淡淺、幼稚、輕微狀態(tài)的“嫩”,移來用于形容“雨”,把春雨的柔和,細密,飄渺,朦朧特征形象地展示出來,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無窮的詩意和特殊的情調(diào),產(chǎn)生了無窮的藝術(shù)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辭效果。又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雪》中的“苦雨侵衣”,把用來形容人的“苦”移來用于形容“雨”,這個雨就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渲染了詩人的煩悶、不適和輕愁的心情,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和無窮的詩意。
通感:通感就是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溝通起來的修辭方式。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寒》中“暗香明月叩心扉”,“香”是嗅覺,“叩”是觸覺,是嗅覺通于觸覺,用的就是通感手法,突出香的清淡。此處同林逋《梅花》詩“小園煙景正凄迷,陣陣寒香壓麝臍”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再如“打濕黎明,浸透思量”(《二十四節(jié)氣之白露》)、“蜂采嗡嗡,蝶舞雙雙”(《二十四節(jié)氣之谷雨》)等,通感修辭方式的運用,給人以別具一格、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之,詞作中大量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使作品的語言表達得更準確、鮮明、生動,使作品的情感顯得更加濃郁、飽滿,使作品的意境顯得更加深邃、高遠。
2、表現(xiàn)手法
用典:《二十四節(jié)氣之谷雨》中的“堪嘆江郎”,“江郎”,兩字包含一個成語典故。典故的原意比喻“才情減退”,這里是作者“自嘲和煩心”之意,是一種幽默的說話方式,一種幽默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心理調(diào)節(jié)的方式,一種人生智慧的表現(xiàn)?芍^“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嘲弄自己,卻是另有意蘊。又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寒》中的“靜待東君”,“東君”即“春神”。作者借這個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春天的向往、期待之情。言簡意豐、耐人尋味,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典故,或品評歷史,借古論今;或由今及古,由此及彼;或抒情言志,表明心跡;或引發(fā)聯(lián)想,創(chuàng)新意境……因而詞作的內(nèi)涵就顯得豐富而厚重,外延就顯得寬闊而廣袤。
賦陳:“賦者鋪也,鋪采攡文,體物寫志也。”(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朱熹《詩集注》指出:“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賦的手法可以是寫景、敘事、議論和抒情。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谷雨》中“水愈泱泱山愈蒼,谷雨時分,爛熳春光。楊花風里牡丹香,蜂采嗡嗡,蝶舞雙雙”,運用賦陳手法,將一連串的意象排比在一起,渲染了萬物爭喧的生機勃勃的春意,強化了作者的喜悅、贊美之情。
3、詩中議論
文學(xué)作品是通過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但并不是說詩中就不能有議論。恰恰相反,如果是恰到好處的“議論”,不但不會讓人感到空洞抽象,反而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十四節(jié)氣之清明》中“最是清明將息難,雨又綿綿,愁又綿綿。哀傷一掬祭先慈,如雪長幡,如血山鵑。廿六春秋猶眼前,思也年年,痛也年年”,此詞最后兩句“思也年年,痛也年年”是議論,前面部分是敘事和描寫。在敘事和描寫中或渲染肅穆、悲傷的氣氛,或直陳“難以將息”的思緒,都是為最后兩句的議論作鋪墊,最后兩句議論水到渠成地、直接地亮出了自己的感情——“思也年年”“痛也年年”。這里的議論之所以恰到好處,是因為這里的議論是同前面的意象(敘事和描寫)水乳交融的,是飽含真摯濃郁的感情的,是前面敘述和描寫的深化!
4、即小見大?
景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寫小的景物,可以以小見大,以小的景物來顯示大的景象。因為景物小,可以寫得具體細致、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春》中的“岸柳新芽”,柳條上的嫩芽舒展,是小景,寫得具體而細致。從這小景中透露了春的消息,寫出了春回大地的景象,所以是以小見大。
又如“點水新荷,帶露枇杷”(《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滿》),新荷上的“水”,枇杷上的“露”都是小景,但從這小景中透露出江南四月的春色,卻是以小見大;連新荷上的“水”,枇杷上的“露”都看得到,說明作者是近距離觀察得到的,這樣就可以寫得具體而微、栩栩如生。再如“菊蕾初成,棗色微黃”(《二十四節(jié)氣之處暑》)等亦如是。
5、詩眼
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xiàn)力最強的關(guān)鍵詞句,是作品中點睛傳神之筆。它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詩詞句中最精煉傳神的某個字,以一字為工;一種是全篇最精彩和關(guān)鍵性的詩詞句子,是一篇詩詞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這個字詞或句子,而使形象鮮活,神情飛動,意味深長,引人深思,富于藝術(shù)魅力,稱為一篇詩詞的眼目。
如“夢著豐年,醉著溫馨”(《二十四節(jié)氣之驚蟄》)這兩句就是“詩眼”。“醉著溫馨”統(tǒng)領(lǐng)著全詞的景物(九九驚雷別有情,春色婀娜,相繞盈盈。山山布谷唱殷勤,喚醒夭桃,催起春耕。白鷺輕輕牛背停,新燕翩翩,嫩雨泠泠。誰家米酒又飄香),“夢著豐年”點名全詞的主旨(期盼豐年)。這樣,通過這兩句,我們就可以把握全詞的景色特征是“溫馨”的,全詞的主旨是“期盼溫馨”的。所以,這兩句成了把握全詞內(nèi)容和主旨的關(guān)鍵所在,所以是“詩眼”。
又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清明》中的“思也年年,痛也年年”,也是“詩眼”。通過這個“詩眼”,我們可以把握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一是思念,二是悲痛。
其他如《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夏》中的“贏也開心,輸也開心”、《二十四節(jié)氣之夏至》中的“獨舉觴”“無邊閑緒”、《二十四節(jié)氣之大寒》中的“苦也難忘,甘也難忘”都是詩眼。
藝術(shù)手法還有很多,諸如抑揚、言此意彼、意在言外、點睛、曲筆逆筆、線索、點題、卒章顯志、借古諷今、以樂景寫哀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恕不一一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