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學會、省市詩詞與楹聯(lián)學會的專家考察潘天壽小學詩教工作。 (記者李江林攝)
記者陳靜珠
5月20日,細雨綿綿、微風拂面,近3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詩人齊聚寧海,開展“夢寄天姥山,重走霞客路”走寧海、詠寧;顒。他們用腳步和情懷丈量著寧海的人意山光,他們用詩詞和韻律與霞客精神“對話”。
“來到寧海非常高興,就像回到自己的家,特別溫馨和親切,一點陌生感都沒有。”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雜志社副主編林峰是浙江龍游人,第一次“結緣”寧海的他直言“相見恨晚”。在前童古鎮(zhèn)民俗博物館內,小鎮(zhèn)別具特色的農(nóng)耕文化,讓出生在江南水鄉(xiāng)的他感到熟悉。他還表示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機會讓寧海人的詩詞作品走向全國,讓更多的人通過詩詞作品領略到寧海獨特的風土人情。
在浙東大峽谷入口,詩人們在展板上簽名留念,拍起了合照。在船上,他們欣賞著兩岸的風景,山清水秀,碧水藍天,頓時,一位詩友不由得感嘆“山美、水美,漓江也不過如此!”大家不約而同地發(fā)出贊賞的笑聲,有些人還拍手稱好。
“大美何嘗輸北京?動儂心處是空靈。江多洄水當然浙,海不揚波所以寧。霞景霞殤霞客路,越溪越土越人情。相逢再有論詩社,說與躍龍今已經(jīng)。”胡彭女士是中華詩詞雜志社責任編輯,觸景生情,既而出口成詩,在重走了一段霞客路后,她感觸很深,短短幾天在寧海的逗留,讓她對寧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前只知道海寧,總以為我們北京大地方要更大更好,但是這一次來寧海后發(fā)現(xiàn)這個不大的小縣城山美水美人更美,在我心中一絲一毫都不遜色于大城市。”爽朗的她還打趣道:“從此不記得海寧,只知道寧海。”當被問到以后是否會再來寧海轉一轉、看一看,她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了,那是必須的。”引得周遭詩友們哈哈大笑。
“縣有詩書氣自華。”這是眾多詩人們此次走寧海、詠寧;顒幼畲蟮母惺,也是他們對寧海最直觀的評語。躍龍詩社會長汪超英表示,這次活動吸引到這么多響當當?shù)脑娙她R聚寧海,為我縣“兩美”寧海的建設注入了更多的詩情畫意,激發(fā)了寧海的詩詞創(chuàng)作熱情,推動寧海詩詞工作向前不斷發(fā)展,更有助于提高寧海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我縣爭取今年成功創(chuàng)建“詩詞文化之鄉(xiāng)”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