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9號強臺風“燦鴻”就像一個鉚足勁兒往前沖的猛漢,來勢洶洶。因了“燦鴻”,寧海注定不寧靜。
昨天風雨交加,村莊進水,農田被淹,道路被沖毀……洪水吞噬著寧海大地。全縣安全轉移的2萬多名人員情況怎么樣?他們在避災安置點過得如何?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安置點里歡笑多
昨天早上5點多,前童雙橋村的避災安置點里傳來了孩子們的玩鬧聲。該村村委會委員許安堯聞聲起來,將頭一天準備的餅干、方便面、礦泉水和面包分發(fā)給早起的人。
忙好手頭的活,許安堯又打開了放映機給鄉(xiāng)親們放起了電影。大伙吃著面包,吃著方便面,坐在寬敞的房間里很是愜意。“住在這里不但有吃的,而且還有電影看,確實挺好的,臺風天就當是給我們休息放假了。”外來務工者汪中杰幽默地說。
7月10日下午,前童鎮(zhèn)各村陸續(xù)開展危險區(qū)域人員轉移工作,而雙橋村則將新建的辦公樓作為臨時安置點,將村內危舊房里住著的30余位老人和外來務工者接到這個地方。村辦公樓里干凈、寬敞、明亮,但由于新建不久,一些設備還未配齊,電視、電腦也無法使用。這讓雙橋村的干部們有些著急:“沒電視看,就怕他們待不住,尤其是小孩子,擔心他們吵著要回家。”身為村里電影放映員的許安堯靈機一動:沒有電視,有電影放映機啊!于是,他冒著雨搬來設備,瞬間將村會議室變成了“家庭影院”。孩子們哭聲漸歇,大人們神態(tài)漸安,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觀看著影片,歡笑聲淹沒了窗外風雨聲。
清晨粥香來
“阿婆,這是我們早上熬的八寶粥,快來喝一碗。”昨日上午6點,桑洲鎮(zhèn)里山季聯村干部劉忠高組織村內10余名黨員到村避災點為村民送上了熱乎乎的早飯。
該村大學生村官陳霞告訴記者,為了讓避災點的群眾早點吃上熱乎乎的早飯,他們早上五點不到就起來燒水、煮粥了。“謝謝你們的早飯,我在這里住得很安心。”當一碗熱騰騰的面條端到83歲的老人章云香面前時,她開心地說道。里山季村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年人,為了確保群眾安全,鎮(zhèn)、村干部將住在危舊房內的老人全部轉移到了避災點。82歲的老人季學軍告訴記者,雖然住在外面不大方便,但是鎮(zhèn)里和村里的干部為我們老人考慮得很周到,被子、席子老早就鋪好了,給我們送吃的,送喝的忙里忙外,真是很過意不去。
據了解,里山季在應對“燦鴻”時,共排查危舊房屋30間,安置村民50名,其中10余名村民安置在村避災點。在安置村民的同時,里山季村干部們還為村民們送上被子、毯子、草席和枕頭,確保村民安全度過臺風天。
為給嬰兒買“口糧”風雨無阻
11日早上5點,風雨交加,西店鎮(zhèn)石孔村避災點內響起了陣陣嬰兒的啼哭聲,哭聲越來越響亮,把在一旁熟睡的江西小伙鮑金水給驚醒了。
原來,孩子的母親小趙因為轉移倉促,忘記帶孩子的奶粉了,現在孩子餓得哇哇大哭。得知情況后,鮑金水馬上穿起雨鞋,想要幫小趙回老房子那邊去拿。“這可不行,外面風雨太大,回去太危險了,我們不如去外面買奶粉。”聯村干部李慶良說。風雨中的街道空空蕩蕩,李慶良和鮑金水一起驅車在街上尋找。早晨店鋪都還關著門,只好循著店牌上的聯系電話打通了店主的手機,在熱心老板的幫助下他們順利地買到了奶粉。
回到避災點,小趙趕緊給孩子泡上了奶粉,看著吃飽睡著的孩子,鮑金水咬著村干部發(fā)的面包,滿足地笑了。
(記者潘旭婷通訊員嚴潔徐紅燕徐銘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