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舒啊,恭喜恭喜!”“這獎是應該頒給他的!薄@幾日,西店鎮(zhèn)嶺口村聊天長廊里換了新話題,大家紛紛熱議該村村民舒德忠被評為寧波市節(jié)儉養(yǎng)德“十佳個人”的事。這是寧波首次開展節(jié)儉養(yǎng)德評比活動,舒德忠是我縣唯一一名獲此殊榮的個人。
舒德忠老人今年80歲,居住在西店嶺口村一棟破舊的木結(jié)構房子里。他和哥哥舒德寶相依為命。眼前這間30平方米的二層木屋就是他們兄弟倆的住所。一進門,腳下的泥地有些凹凸不平,一樓除了灶頭、餐桌和床,房里再沒有像樣的家具,四周凌亂地堆放著鍋碗瓢盆和撿來的大小物件。桌子上放著吃剩的一盤咸菜與一盤腌冬瓜。二樓布置更是簡單,除一張父母結(jié)婚時留下的床,幾乎沒有其他擺設,木地板踩起來“咯吱咯吱”作響,屋頂也已年久失修。
平日里,舒德忠以拾荒為生,照顧腿腳不便的哥哥。聽村民介紹,拾荒也講競爭,去得晚了有些好賣的破爛就被別人搶走了,所以得很早出門。每天凌晨3點,舒德忠就起床出門撿破爛,5點左右回家吃早飯,等6點再出門轉(zhuǎn)3個小時回家,午后有時從下午1點“工作”到3點,有時遇上刮風下雨就休息一下,晚上7點睡覺。這是他14年來雷打不動的作息時間表,“生活能過得去就行!边@是舒德忠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現(xiàn)在每月能拿到政府發(fā)放的400元低保金,再加上賣破爛的收入,平時兄弟倆的溫飽沒問題。
就是這樣一位靠拾荒度日的孤寡老人,卻一下捐出了5000元錢。2009年夏天,一場“莫拉克”臺風堵了嶺口村的路,村里下定決心改變嶺口舊貌?山ㄔO新農(nóng)村需要上馬新項目,村集體資金卻捉襟見肘。得知村里要搞建設卻缺錢,舒德忠把靠撿拾垃圾、省吃儉用攢下來的5000元全部捐獻出來!疤蝗菀琢耍粋撿破爛、拿低保的老同志捐5000元,村里人都被感動了!睅X口村老年協(xié)會會計蔣世寶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天的場景:穿著樸素的舒德忠掏出一疊用塑料紙包得整整齊齊的百元大鈔。
從當年捐款到如今拿獎,舒德忠對這些事都沒有聲張。村民們看到,他依舊每天背著蛇皮袋穿梭在村道小巷中,過著極為節(jié)儉的生活。他那身穿了幾十年的藍布衣服已經(jīng)嚴重褪色,腳上穿的棉鞋也已經(jīng)臟得看不出顏色了。據(jù)說這鞋也是撿來的,穿了近8年!八@樣早出門、常出門,就是為了能多撿一些空瓶子、紙板箱和破鞋!笨粗艿苄量嘣谕鈸炱茽,年長兩歲的哥哥舒德寶有些心疼!皳1個塑料瓶能賣5分錢,湊夠0.5公斤也才8角錢!笔娴聦氄f,他在家有空就把舒德忠撿來的廢品整理分類,撿一天廢品能掙七八元錢,多的時候也就10元。這捐出去的5000元錢,舒德忠攢了好多年。
辛辛苦苦攢了那么久的錢,為什么一下子全部捐出去?面對大家的疑問,舒德忠的回答很樸實!板X嘛,要花在該花的地方。當年我的命也是大家給的,現(xiàn)在能為村里出點力,當然不能落下!痹瓉,舒德忠在10年前曾大病一場,當時鎮(zhèn)村兩級干部積極籌款幫他治病,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還時常抽空來探望他,讓他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冬日暖陽下,閃爍著嶺口村新農(nóng)村建設的光彩!斑@里也有我的一份力。”舒德忠看著閬風橋上人來人往,露出了舒心的微笑。(記者水玲玲通訊員徐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