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知足者常樂,貪婪者常悲。一個人的幸福感實際上就是一種知足感,來自于對現(xiàn)實的滿足、社會的感恩、欲望的節(jié)制。人只要生活得幸福、平安,就應(yīng)該心滿意足。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看到一些黨員干部“不知足”的表現(xiàn):看到他人開著豪車,住著別墅,就心里失衡、行為失控,總嫌自己的“井水”不滿,總想利用職權(quán)撈取不義之財。而當(dāng)不義之財滾滾而來時,自己往往也被淹沒,遭到滅頂之災(zāi)。
生命如舟,但承載不了私欲之重。身處浪尖上的黨員干部,要想不被私欲之刀殺身,在抵達(dá)人生彼岸時不至于中途擱淺,就要避開私欲的礁石,要切記:人應(yīng)該滿足的是自己純凈的內(nèi)心,而不是私欲的纏身。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古往今來,多少貪夫徇財,都是由貪得無厭而栽進(jìn)罪惡泥潭里。唐朝卒徒出身的宿州太守陳蟠,因貪贓被處死時,索筆題詩:“積壓堆金官又崇,禍來倏忽變成空。五年榮貴今何在?不異南柯一夢中。”四句小詩,言簡意賅,一語道盡人生。
毋庸諱言,當(dāng)前我們黨員干部隊伍中確實存在著貪得無厭、以身試法的腐敗現(xiàn)象。所以我們的黨員干部一定要把握自己的人生心路和前進(jìn)之路,管好自己的方向。要深知一官廉潔全家幸福,官官廉潔社會穩(wěn)定;要下決心改造自我,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淡泊之心對待“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以敬畏之心對待“權(quán)”;要勤勤懇懇為民、清清白白為官,做到“廉者常樂”。等到老年退休下來時,可以捫心自問,一生無愧于國家和人民,豈不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