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舒家春是西店鎮(zhèn)嶺口村的一道特殊風景。不論刮風下雨,寒冬酷暑,他總是每天清晨五六點鐘起床,彎著背,拿著掃帚去掃地。那么大年紀的老人還干活,圖什么?其實,他干活不要錢,還一干三十年。村里人只要一提起舒家春,無不豎起大拇指夸贊,都說他是位樂于奉獻、義務服務的熱心人。
舒家春生在嶺口,長在嶺口,8歲時沒有了父親,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在母子倆的艱苦生活中,鄉(xiāng)親鄰里給予了他們不少的幫助和關愛。為此,舒家春在內(nèi)心對鄉(xiāng)親們充滿了感激。一年又一年,嶺口村在推進新農(nóng)村建設中變得越來越美。舒家春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在生產(chǎn)隊解散之后,他就自愿當上“義務清潔工”。他看到村里的五市溪邊、杉木嶺等古道因行人稀少,雜草叢生,影響通行,便每周定期去拔草砍柴;他看到村里的路面破了,田埂被水沖垮了,便主動帶著工具不動聲色地進行修補,直到恢復原樣才心里踏實;他看到綠化帶上長滿了雜草,便時時刻刻記掛,每天收拾一段,也要慢慢做完……就這樣,舒家春不圖名利,為嶺口新農(nóng)村建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不怕臟、不叫累,一干就是三十年。
舒家春眼里的活,心里的活,不光是這些。到了冬季,只要一下大雪,他肯定一早又在西深公路邊忙碌了。下雪后的地面容易結(jié)冰,而西深公路是嶺口學生們上下學的必經(jīng)之路。舒家春得比七點去上學的孩子起得更早,要趁孩子們沒有上學前,把積雪清理掉,免得有孩子不小心摔跤。
村里干部感動于舒家春的無私付出,幾次提出給他補助,他卻堅決不肯要!靶r候我窮得連鞋都沒有穿,到現(xiàn)在能有樓房住,生活已經(jīng)這么好,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能過上這樣幸福的生活!笔婕掖焊锌卣f,“雖然我老了,但還能做些小事情,能發(fā)揮余熱,心里很快樂!
對于舒家春的這些舉動,他的老伴也非常支持,還經(jīng)常結(jié)伴出門一起做。有時舒家春在前面打掃,她就在后面清運垃圾,夫婦倆配合得十分默契。前些日子,村里篆畦園(舒岳祥故居)復建工程動工了,但是通往篆畦園的路坑洼不平。舒家春看到后,連續(xù)一個月做起了小工,每天去拉石子和沙土修補路面,終于把這條路修整得平坦了,行人通車都方便了很多。
在嶺口村,舒家春因這份熱心,晚年生活過得很是豐富。有時,他的4個子女勸他保重身體少干活,反而遭他訓斥。去年快過年時,子女們想為他做壽墳,祈求老人健康長壽。獲知此事的村干部上門去做思想工作,勸導舒家春要參與“移風易俗倡新風”活動,放棄做壽墳。舒家春當即拍板,帶頭支持,在全村老少中樹立了去除陋習的文明新風榜樣。
(記者水玲玲通訊員徐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