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是對待與自己毫無血緣關(guān)系全身幾近癱瘓的小姑子?這種超過自己“負荷”的愛,委實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但是一市鎮(zhèn)武岙村的一名普通農(nóng)村婦女童冬芝做到了。20年來,她堅持不懈地照顧著癱瘓在床的小姑,用自己的付出和真情,為世間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姑嫂情緣。
童冬芝家里并不富裕,靠養(yǎng)塘維生,養(yǎng)塘的投入總是很大,而收益又不能總是遂人愿,因而,雖然童冬芝一家辛苦勞作,但是生活條件還是一般,全家人省吃儉用,日子還算過得去。然而,她小姑黃田菜在18歲那年遭遇了不幸,導致癱瘓,這就意味著吃喝拉撒睡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都不能自理了。頭些年,童冬芝的婆婆身體比較健康,幫著照顧。近幾年,隨著年紀的增長,婆婆身體不那么硬朗了,又患了眼疾,自己的生活能力也變差,生活重擔便完全壓在了童冬芝一個人身上。面對這樣的情況,童冬芝沒有抱怨,倒是更加體諒婆婆和小姑。
“剛開始(癱瘓)的時候,我心里想著,我變成家里人的負擔了,都有些不想活了。我媽年紀也大了,她照顧我也很費力,但是嫂子一下子就應承下來會好好照顧我。我起初也并不怎么相信,但事實證明她一直對我很好。”黃田菜告訴記者。平日里,童冬芝除了忙于養(yǎng)塘和田里的農(nóng)活,就是陪著婆婆和小姑,照顧好她們的飲食,給她們勤洗澡,讓她們每天都清清爽爽。天氣好的時候,還常常帶她們到處曬太陽,陪她們聊天說笑話,讓她們的心情變好。
20年如一日,童冬芝為她的小姑子洗涮喂飯、穿衣照料、擦屎端尿,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無數(shù)個日夜細心看護,她不離不棄,默默付出,贏得了村民的贊頌和好評;她不計個人得失,把照顧臥床不起的小姑看成了自己的使命。這20年的姑嫂情緣在一市武岙村傳為佳話。 (見習記者王勁記者王銀寧通訊員周如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