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起,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實施。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調整了五項老年人的優(yōu)待政策,著力解決現(xiàn)實中存在的養(yǎng)老問題;同時更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特別是將“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赐蛘邌柡蚶先”也寫進法中。
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實施,為老年人維權增加了砝碼。2012年至2013年6月,縣法院共受理涉老年人案件60余件,其中贍養(yǎng)糾紛不到10%,其它涉及老年人的案件有離婚糾紛、相鄰糾紛、民間借貸糾紛等,與2011年相比,贍養(yǎng)糾紛案件總體呈下降趨勢。
兒子已有兩年多未看望
老人為千元醫(yī)藥費打官司
為了1000元醫(yī)藥費,老人將兒子告上法院,并稱兒子已有兩年多未看望自己,日前,寧海法院判決被告向老人支付醫(yī)藥費近千元。
王阿太(化名)現(xiàn)年81歲,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育有三子一女。2010年5月,老伴去世后,王阿太將老伴留下的10000元錢交給了兒子阿文(化名)和阿強(化名),而老大阿健(化名)卻沒拿到一分錢。為此,阿健與母親王阿太的關系惡化,甚至稱要與母親斷絕關系。
2011年,王阿太怕影響其他子女的正常生活,住進當?shù)仞B(yǎng)老院,期間的生活費用由阿文和阿強輪流支付。由于老太身體不是很好,期間曾花去4000余元醫(yī)療費,由于阿健不愿分擔醫(yī)療費用,故王阿太將阿健告上法院要求支付醫(yī)療費用的四分之一。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的義務,無勞動能力或沒有經濟來源的父母,有權要求子女給付贍養(yǎng)費,贍養(yǎng)費包括父母的生活費、醫(yī)療費等費用,且贍養(yǎng)費的數(shù)額應根據(jù)被贍養(yǎng)人的生活需要、贍養(yǎng)人的經濟狀況及當?shù)氐慕洕酱_定。最終判決阿健支付王阿太醫(yī)療費的四分之一近1000元。
法官解讀新法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規(guī)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赐蛘邌柡蚶夏耆;用人單位也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保障贍養(yǎng)人探親休假的權利。”
關于“;丶铱纯蠢先”這個話題,承辦法官表示,法條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多長時間看望老人,每次看望多久等具體的細節(jié),因此,很難進行量化。另外,從現(xiàn)實情況看,目前不少單位并沒有真正落實探親假、公休假的待遇,客觀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法院會依法保護老人的訴權,但是更傾向于對雙方進行調解,因為判決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還涉及到執(zhí)行等問題;同時,法官還認為,常回家看望并不局限與面對面看望,也可以是電話或短信等其他表達感情的方式,主要是強調要給老人精神上的慰藉。
八旬父母狀告兒子
要求返還共有財產
一家5口,獲得征收補償款近50萬元,如今,八旬老人卻將兒子告上法院,要求歸還共有財產中自己應有的份額,這事在當?shù)剞r村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日前,寧海法院法官按照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調解了這起糾紛。
李大爺和王老太系寧海深甽鎮(zhèn)村民,老人與兒子、媳婦、孫子共有該村承包地2畝,2011年,因土地被征收獲得宅基地7間及補償款10萬余元。隨后,兒子阿力(化名)將其中5間地基賣給同村人,地基出讓加上補償款有近50萬元。
李大爺稱,兒子拿到錢后不僅分文未給,還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為此,一氣之下,兩位老人將兒子告上法院,要求返還補償款五分之二的份額,近20萬元。
此事在當?shù)匾鸫迕竦牟恍幾h,主要有兩種聲音:
一方:“兒子應該盡到贍養(yǎng)義務,老人年紀大無生活來源,狀告兒子實屬無奈。”
另一方:“只有一個兒子、孫子,兩位老人都這么大年紀了,財產不給兒子還能給誰,難道還要逼兒子賣房,即便拿到錢沒了兒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承辦法官邀請人民調解員及村干部一同參與調解,召集了原、被告及所有親屬到場,老人表示,自己生活無保障,起訴只是為了老有所依。最終,在法官主持下,雙方達成諒解并簽訂調解協(xié)議,兒子承諾每月支付500元生活費,并承擔老人日后的醫(yī)療、喪葬等費用。兩位老人當場撤訴。
法官解讀新法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加強了對老年人財產權益的保護,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老年人對個人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不得以騙取、盜取、強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財產權益。”
例如,老年人可以把自己的財產留給自己多個子女中的一人或幾人,也可以把財產留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老人可以在生前將財產交付給他們,也可以通過遺囑的方式留給他們。對老年人的住房,明確規(guī)定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變產權關系或者租賃關系,保障了老年人居住的合法權利。此外,不但老年人的個人財產,而且其所繼承或受贈的財產,也不受子女或者其他親屬的干涉和侵犯。對盜竊、詐騙、搶奪、侵占、勒索、故意損毀老年人財產的行為,不但可以要求賠償,對行為人還可以處以治安處罰,甚至追究刑事責任。
(記者婁偉杰通訊員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