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訊(記者王銀寧通訊員王竹君) “保護環(huán)境新村美,文明禮貌心靈美”……來到大里村積善庵舊址,不但昔日香火繚繞的景象已不復存在,成了花木管理用房,連原先明黃色的外墻都被涂上了墻繪,添加了上述文明標語,廟宇特征消失殆盡。這是深甽鎮(zhèn)實施搬遷合并的其中一處民間信仰點,也是該鎮(zhèn)民間信仰點整治工作的一個縮影。
深甽鎮(zhèn)是全縣宗教活動場所和民間信仰點整治工作的試點單位,今年以來,該鎮(zhèn)緊緊圍繞試點目標任務,明確目標、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分類實施,因地制宜出臺了《深甽鎮(zhèn)宗教活動場所和民間信仰點整治實施方案》,扎實開展民間信仰點整治工作,初步實現(xiàn)了“減少總量、禁止新建、規(guī)范管理、確保穩(wěn)定”的既定目標,總量減少率達20%以上。
目前,全鎮(zhèn)列入整治計劃的42處民間信仰點中已有9處實施了拆除取締、搬遷合并、依附掛靠等整治措施;3處建筑危舊或置換出的土地可作他用的場所進行了拆除取締,如龍宮村的洪醫(yī)師廟屬危房予以拆除,上湖村的上湖庵拆除后建休閑公園;4處建筑物仍有較高利用價值的,在征求老百姓意見后,發(fā)動村干部對其進行整體搬遷,如將大里村積善庵的佛像搬至如意寺后,原址改為花木管理用房等,并通過制作墻繪改變外觀,消除庵堂廟宇特征,以承包形式租給個人管理等方式防止死灰復燃;2處地理位置與宗教場所相鄰的民間信仰點,將其“摘牌”后掛靠到相鄰宗教場所,不再獨立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