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魚拓
空閑的時候,顧振耀會在青少年宮免費教孩子們做魚拓。
魚拓起源于釣魚人,是一種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的技法和藝術。對多數(shù)人來說,這是一門“躲在閨中人不識”的藝術,而在寧海,就有這樣一位致力于魚拓藝術推廣的釣魚人,他就是顧振耀。
近日,在顧振耀的“我們會所”內(nèi),記者與魚拓藝術來了個親密接觸。眼前的顧振耀頭發(fā)有些花白,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老頑童”,會所內(nèi)到處都是他的創(chuàng)作痕跡,書法、攝影、攝像、品茗、繪畫都是他的興趣所在。
顧振耀拿出事先解凍的黑鯛魚平鋪在泡沫板上,開始調(diào)制各種顏料。“魚頭、魚身、背鰭等各個部位所需顏料不同,甚至在尾鰭上的前后端都需要不同的顏料覆蓋。”顧振耀一邊拿著畫筆給魚著色,一邊還向看得云里霧里的記者講解。“考考你,魚的尾鰭除了黑色,還有什么顏色?”在對尾鰭著色時,他賣起了關子,眼見記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時,顧振耀拿起畫筆蘸了點藍色的顏料,在尾鰭處慢慢暈開。
不等追問,顧振耀就解釋道,寧海生態(tài)環(huán)境好,水質(zhì)優(yōu)良,所產(chǎn)的魚兒尾鰭上呈現(xiàn)出淡淡的藍色,而這些小常識只有資深的釣友才會了解,“魚拓藝術以魚為創(chuàng)作對象,更注重真實、立體、全方位地展現(xiàn)魚本身的特色和風采。”
說話間,黑鯛魚已經(jīng)完全上色,顧振耀將紙張覆蓋整條魚,借助一些輔助道具,使其充分黏合,過一會兒再將白紙揭下,只見這條冰封已久的黑鯛魚躍然紙上,甚至連一塊塊的魚鱗都清晰可見。
“魚拓藝術有其自身特點,在制作過程中,整個魚形除了眼睛允許繪畫以外,其他部分必須是拓印而成,不允許用筆再加工。”顧振耀笑道,“而這‘畫魚點睛’是相當重要的一步,我現(xiàn)在也是邊學習,邊傳藝,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當被問到怎么接觸到魚拓這門藝術時,顧振耀自豪地介紹說他是中國海釣網(wǎng)浙江版版主,愛好廣泛的他對釣魚也是情有獨鐘,“在釣魚界也是小有名氣的。”在2009年,顧振耀通過朋友介紹了解魚拓藝術,而后深深醉心于這門藝術,拜訪名師,回到寧海后帶領了二三十位釣友做魚拓,開館授徒的他只有一個要求:在釣到小魚兒和懷孕的魚時,要及時放生,希望大家都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魚拓的魅力,不僅在于它有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而且在于每個人都能親自動手制作,并從中提高美學修養(yǎng),豐富魚類知識,享受高雅情趣。”在顧振耀看來,釣魚歸來將所獲之魚做成魚拓,并寫下垂釣的經(jīng)歷,不但可以美化居室,更是將垂釣過程延長,也讓魚的生命得到一種延續(xù),在享受垂釣帶來快樂的同時,也鞭策我們愛護海洋,愛護我們休戚與共的自然環(huán)境。
除了帶徒,顧振耀還去學校教小朋友做魚拓,在去年的年貨展銷會上,他還曾設攤推廣魚拓藝術。對于未來,顧振耀顯得信心滿滿,正在積極籌備成立創(chuàng)作室和拓友會的他,希望能為推動中國旅游日中的海洋文化宣傳出一份力,挖掘魚拓藝術在其相關產(chǎn)業(yè)方面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滲透,讓魚拓藝術服務于生活、美化生活。 (記者陳靜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