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中午放學時間,學校周邊的路邊攤就圍滿了學生。
寧海新聞網(wǎng)訊十四五歲的初中生正是補營養(yǎng)長身體的時候,照理不僅應吃得飽,更要吃得好。記者近日卻發(fā)現(xiàn),一到中午放學時間,有些學校周邊的小吃攤、飲食店便圍滿了前來就餐的學生,無證無照的路邊攤竟成了不少學生的“小食堂”,衛(wèi)生安全問題令人擔憂。
20多串“關東煮”幾分鐘賣光
“阿姨,豆腐串還有嗎?再買兩串!”中午一放學,潘天壽中學門口原本清靜的小巷弄里突然冒出不少移動的路邊攤車,生意做得十分紅火。記者連續(xù)幾天觀察注意到,這些路邊攤往往是中午11點半左右開始營業(yè),12點左右收攤,做的就是學生生意。
記者注意到,寬不過5米的小巷弄里最多的一次竟擺有8家路邊攤。關東煮、里脊肉串、烤火腿腸、大餅、麥餅、湯面等各色小吃,看得人眼花繚亂。放學鈴一響,學生們從大門簇擁而出,攤販們便開始忙碌起來。有家賣“關東煮”的小攤前,老板剛剛煮好的20多串“關東煮”沒幾分鐘就被身穿校服的學生們搶購一空。
這些攤販大多是單兵作戰(zhàn),一雙手同時收錢和遞食物。小攤自然是沒有相關經(jīng)營證件的,在加工食物時也沒有必要的衛(wèi)生措施。學生們買完東西,大多也都是站著狼吞虎咽一番。有些則邊走邊吃,在巷弄里嬉戲打鬧。有一天中午下著小雨,攤販們紛紛撐起大傘繼續(xù)做生意。而學生們則擠在屋檐下吃東西,有的甚至淋著雨吃。
記者粗略數(shù)了一下,每天至少有三四十名學生出校門后直奔小吃攤。1月7日中午那天更夸張,近百名學生把弄堂擠得水泄不通。其中大多數(shù)是男生,但不時也有數(shù)名女生結伴而來。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學生,他們都表示是來吃午餐的,“我中午一般吃兩根火腿腸,一份湯面。”一名初二年級的學生說,他最喜歡炸火腿腸,吃起來又香又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