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訊 為老人做壽向村民分發(fā)壽禮,這在農村是司空見慣的事。然而,在前童鎮(zhèn)七寶自然村,卻有這樣一群老人自覺摒除了這個鋪張浪費的舊習俗。“今年,全村21名老壽星沒有一個送壽禮。”該村老年協會會長王士中告訴記者,他們還將省下的費用捐獻出來,成立了村里首個公益基金,并募得善款4.4萬元。
老人做壽歷來受人們的重視,按我縣習俗,老人從六十歲起就要“逢十祝壽”,而一到做壽的日子,除了自家辦上幾桌酒席,還要在全村挨家挨戶分送壽禮。“送壽禮少則四五千多則上萬元,這在農村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也增加了子女的經濟負擔。”王士中說,“大家都嫌負擔重,那么不如就改了這風俗。”于是,王士中和該村老年協會主動做起了這場農村風俗改革的帶頭人。
萬事開頭難。去年3月,七寶村老年協會發(fā)出倡議書,倡議“從今年起,凡70歲以上的老人,不再向各戶分送禮品”,并由本人自愿捐出禮金,用于村里公益事業(yè)。但礙于這項風俗形成已久,一年下來只有6戶人家停送壽禮。為了摒除舊俗,轉變觀念,這些老人并沒有放棄,村老年協會成立了策劃小組、管理小組,并召集老年協會代表、村民代表和村干部開了9次會,商討革除舊俗事宜。“我們還一起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征集全村260余名老人‘不送禮’的簽名。”王中爐老人對此很支持,并和幾名志同道合的老人當起了“說客”,他還表示明年自己做壽也要把送壽禮省下的費用捐給公益基金。
經過老年協會老人們共同的努力,革除舊俗的倡議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同,全村96%的老人均簽字表示做壽不送壽禮,杜絕鋪張浪費。“為了以示鄭重,我們還將每個壽星的姓名、捐贈時間和捐贈數額等信息制成榜單掛在協會醒目的位置。”王士中指著這份名為“壽星廣益”的榜單說,這些錢加起來已有4.4萬元,為了管理好、用好這筆資金,老年協會還專程到鎮(zhèn)信用聯社,為這筆善款開了獨立賬戶,支持村里的公益事業(yè)發(fā)展! (記者周韻健通訊員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