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wǎng)訊 一路南行,已過七日。驅車700多公里,我們離閩入粵,前往地處嶺南“旅游休閑走廊”中心地段的羅浮山。雖然現(xiàn)存的《徐霞客游記》中對羅浮山未開篇記述,但浙江徐霞客研究會認為,有旁證可說明徐霞客曾到訪過此地。這與羅浮山文化研究會會長謝澤南副教授多年學術研究形成的觀點不謀而合。4月25日下午,我們在謝澤南的陪同下,探訪了徐霞客當年游羅浮山的古道蹤跡。
有“嶺南第一山”之稱的羅浮山被道教尊為“第七大洞天”,擁有九觀、十八寺、三十二庵,至今留有東晉年間葛洪洗藥池和煉丹灶的遺跡。歷來許多文人墨客、方士道人紛紛前往山中游覽、隱居和修煉,為其作賦吟詩。北宋蘇東坡曾在這里作下“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而使羅浮山聞名于世。近年來,博羅縣重點推出了以葛洪文化及羅浮山道教神仙文化為內容的“羅浮仙路”線路產(chǎn)品,打造羅浮山道教文化旅游品牌。去年10月,羅浮山成功入選珠三角十大景區(qū),成為惠州唯一入選景區(qū)。
徐霞客當年游羅浮之路卻不在羅浮山景區(qū)。謝澤南帶我們驢行山間,引入一條人跡罕至的古道。此處百草叢生,樹木參天,云蒸霧繞!罢、閩之游舊矣。余志在蜀之峨眉、粵之桂林,及太華、恒岳諸山;若羅浮、衡岳,次也;至越之五泄,閩之九漈,又次也。然蜀、廣、關中,母老道遠,未能卒游;衡湘可以假道,不必專游!敝x澤南邊走邊誦《游記》中徐霞客1620年記錄的文字。1638年,霞客在昆明友人家中留宿時,在《滇游日記四》中寫道,“窗外有紅梅一株盛放,中夜獨起相對,恍似羅浮魂夢間,然葉滿枝頭,轉覺翠羽太多多耳!弊阋娝芜^羅浮山,才將兩地梅花聯(lián)系起來。
謝澤南同我們分析,徐霞客是1628年出閩南入廣東,游了羅浮山,并推測出他從泊頭岸至羅浮初地,再至羅陽溪上,走金砂洞古道至石天門登飛云絕頂?shù)挠尉。他還介紹說,當?shù)卣淹瓿纱颂幍陌l(fā)展詳規(guī),近期將啟動對徐霞客古道的修復和保護。
聽到這一消息,我們都很振奮。同行的廣東寧海商會常務副秘書長婁武永更是高興,“想不到,惠州也能找到寧海元素!甭犅剬幒3h“霞客游線申世遺”,婁武永召集了惠州周邊的寧海同鄉(xiāng)齊來助陣!白鳛閷幒H,應當為寧海出力。”從東莞趕來的德成模具塑膠廠經(jīng)理羅國軍笑著說,他在寧海時就住在徐霞客大道旁邊,對家鄉(xiāng)和霞客都很有感情。我們同這些可親的老鄉(xiāng)們一起分發(fā)倡議書,向羅浮山景區(qū)的游客們積極倡議。(記者水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