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壇鎮(zhèn)出發(fā),坐車顛簸了40多分鐘的路程,轉過山路100多彎之后,便到達了黃壇的最西邊——榧坑村。再從村里出發(fā),一路山徑曲折,登上村子東北面的山谷,走進香榧林里,空氣中夾雜著絲絲香榧草香味。在這片香榧林里,記者見到了今天采訪的主人公——正在林子里忙碌的榧農胡冬益。
榧坑村,海拔500米左右,全村共有400多戶村民,是一個山區(qū)村。其海拔高、溫度低以及獨特的土質,十分適宜香榧的生長,村里有幾百棵自然生長的千年木榧。今年53歲的胡冬益是榧坑村最早的榧農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香榧的引進和嫁接,經歷了10多年的摸索實踐,從一名普通農民成長為一名當?shù)赜忻南汩挤N植“土專家”,并開始香榧的深加工,走出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模式,胡冬益為大山里的農民開辟出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早在1990年,胡冬益就嘗試引進諸暨香榧嫁接苗,并將其嫁接在當?shù)匾吧紭涞臉涓缮线M行試驗。榧坑村雖然有著自然生長的木榧,但其結出的果實品質與香榧還是有著不少的區(qū)別。要想改善果實品質,嫁接優(yōu)質香榧苗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一個方式。嫁接是一門技術,沒有種植經驗的胡冬益遭遇困難是意料中的事。剛開始嫁接的香榧苗,通過幾年培育下來,產出的香榧并沒有改變木榧的味道,但胡冬益并未放棄。他拿起香榧種植書籍認真學習,到諸暨、富陽等地取經,并請教農林專家,討教了不少新的嫁接技術。近年來,他不斷用諸暨香榧與當?shù)啬鹃甲黾藿訉嶒,技術逐漸成熟,嫁接的香榧成活率達98%以上,長勢不錯。
經過10多年的摸索實踐,如今的胡冬益已成了當?shù)赜忻南汩挤N植“土專家”,還總結出一套“土辦法”。如就地取材改良土壤,既節(jié)約了成本又提高了香榧苗成活率。胡冬益在挖林帶的時候,把殘枝砍下來,堆到穴里燒成灰,這是因為草木灰含鉀量多,能促進香榧根系發(fā)育,保證其生長速度。他栽種的香榧苗,生長速度比普通的香榧樹要快一年左右。
胡冬益掌握了香榧種植技術,成了當?shù)赜忻闹赂粠ь^人,他牽頭成立了東盛林業(yè)專業(yè)合作社,采用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帶動周邊村莊400余戶榧農參與,參與面積達1000余畝,合計經營面積達1500余畝。為此,胡冬益獲得了浙江省科技示范戶、浙江省農村科技示范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近幾年,胡冬益開始走雙峰香榧的品牌拓展之路。去年,他請人設計香榧的包裝袋,給這個農產品改頭換面,從蛇皮袋到禮品盒,再到最后的精包裝。今年,該合作社又出資近百萬元,添置了一套香榧炒制加工設備,通過QS認證,為當?shù)亻嫁r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將香榧從‘堅果’做到‘珍果’,讓山里農戶走向小康!边@是胡冬益這位香榧土專家的夢想。(通訊員章亞麗 記者王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