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說一下徐霞客這個人。
與他同時代的著名學(xué)家錢謙益贊為“徐霞客千古奇人”。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為紀念徐霞客誕辰400年題詞贊為“熱愛祖國,獻身科學(xué),尊重實踐”。幾百年來,對徐霞客這個人評價之崇高,幾乎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了。
一是徐霞客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大凡我國古代讀書人,多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人生座右銘,皓首窮經(jīng)、寄情山水的比比皆是,古人何以推徐霞客為出眾呢?即如旅行,歷史上經(jīng)由長期旅行而建千秋功業(yè)者亦不乏其例,如晉代法顯、漢代張騫、唐代玄奘、明代鄭和等皆屬翹楚。但就志向之宏大,境界之高尚,實不能同徐霞客相提并論。他們有的奉命出使,有國家資助;或為求法朝山,也出于宗教的需要;有的是經(jīng)商,追求豐厚之利潤……而徐霞客非同凡響,他自幼“于一切裘馬少年之習(xí)、秉心恥之”,矢志不移于“向奇于名山大川”。他既無任何功利意圖,又無任何外來經(jīng)費資助,長年累月以徒步跋涉,純粹以觀察自然為目的,篳路藍縷乃至出生入死經(jīng)奇歷險,從不懈怠萎頓。及至年過半百,歷時四年,作萬里遐征,慨然自勉:“吾荷一鍤來,何處不可埋吾骨耶?”這種思想境界是同時代知識分子所無法企及的。
二是徐霞客的求真求實的科學(xué)精神。在徐霞客之前的漫長事件里,人們都遵從《禹貢》中“岷山導(dǎo)江”之說,認為岷江是長江的上源。徐霞客在踏勘黃河時目睹了它“河流如帶,其闊不及江三之一”,不由對“江源短而河源長”產(chǎn)生了疑問。于是在考察長江時,他“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曠日持久地追溯到了長江上游,從而提出了長江發(fā)源于昆侖山南麓的金沙江的創(chuàng)見。不僅此,徐霞客歷時一年多,足跡踏遍云南、貴州、廣西等廣大地區(qū),認真查勘了南北盤江的河道系統(tǒng),最終確認兩河“發(fā)源非一山之水”,北盤江源自可渡河,南盤江則源自沾益以北的交水;糾正了《大明一統(tǒng)志》把支流當源流的謬誤。徐霞客還深入考察了瀟江、湘江、漓江、怒江、瀾滄江等多條江河的上源和流向,勘正了以往志書中的不少錯誤?梢韵胍姡谡y(tǒng)的史志中明確記載的“權(quán)威”結(jié)論面前,徐霞客是以如何的膽魄和求真求實的精神,提出挑戰(zhàn),并身體力行,艱辛考察,為考證祖國山河源流作出偉大貢獻。
三是徐霞客的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實踐精神。由于徐霞客的旅行考察既非奉命出使,又無當局資助;尤其是他要探索前人未到的幽險之地,猛獸盜賊與之相伴,旅途艱辛,常人無法想象。他“行不必有路,登不必有徑,涉不必有津”,有時猿猴般附藤攀葛,有時蛇蝎般匍匐爬行;頂風(fēng)冒雨,風(fēng)餐露宿更為常事。他在湖南湘江遇盜,行囊被洗劫一空,有人勸他返鄉(xiāng),他表示“不欲變我去志”,毅然繼續(xù)旅行。徐霞客最后一次旅行時,年過半百,體力漸衰,歷時近四年,行程萬里。同行王二,才到浙江即離他而去;和尚靜聞,病死廣西,徐霞客把他的骨灰一直帶到雞足山安葬。一行人死的死,離開的離開,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他幾乎在旅行全程的每天夜晚,支撐疲憊的身體,以松明枯草照明,都把當天旅行所見所思認真記錄下來。直到云南大理麗江,“兩足具廢”,不能再行,心力交瘁,當?shù)赝凉侔阉突丶亦l(xiāng)。他臥病于床,“就榻前與談游事,每丙夜不倦”,不久與世長辭。徐霞客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無疑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弘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