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成人影院yy111111在线,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884aa四虎影成人精品一区

您當前的位置 : 寧海新聞網 > 緱鄉(xiāng)風情

鎏金勛章:鐫刻山河的精神圖騰

www.nhnews.com.cn      寧海新聞網     2025年08月29日 10:06:25

  文峰塔

  童志浩

  夏末的風,已悄然濾去暑氣,窗外的欒樹也已染上第一抹秋色。2025年9月3日前夕,我那走過近一個世紀風雨的祖父,如期授到了那一枚鐫刻著歷史榮光、承載著民族敬意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

  今年端午,老人迎來了九十八歲壽辰。按本地舊俗,本應張羅百歲壽宴,然而近幾年,爺爺?shù)挠洃浫缤噬哪z卷,除了父親的面容,我們這些兒孫的輪廓已漸次洇染在時光的薄霧里。家人遂將慶賀化于低調無聲,唯愿時光止步,歲月靜好。此番若能再度受勛,于他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既是圓滿的句點,亦是人生最莊重的加冕之一。

  這讓我不由憶起多年前那個暮色四合的夜晚——當爺爺將那枚“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紀念章”鄭重放入我掌心時,金色的光芒在指間流淌,我的呼吸為之凝滯。那光芒雖亮,遠不及其所承載的歷史千鈞之重——這是一位耄耋老人,用烽火硝煙淬煉的青春、用畢生信仰熔鑄的史詩。他凝視我的眼神深藏著千言萬語,最終化作一句沉雷:“這不是金子,是血,是命,是咱們中國人挺直的脊梁!”

  爺爺?shù)纳倌陼r代,浸透了家國危亡的血與火。生于勤儉農家,太公的鋤頭與田壟,未能鎖住他望向遠方的目光。在寧海中學的青磚黛瓦間,他啃著發(fā)硬的饅頭,就著生咸的醬豆腐,卻以過人的聰慧名噪一時,甚至曾為高年級學長代考從而傳為佳話。斯諾《西行漫記》中那顆遙遠的紅星,如同燎原的火種,瞬間點燃了他年輕胸膛里的熱血,他學會了人生中第一首歌——《你是燈塔》。1942年,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化身暗夜中的信使,將油印的《解放日報》社論與消息,如星火般悄然傳遞到地下黨員與進步師生手中。少年意氣,揮斥方遒,他帶頭組織“反內戰(zhàn)、反饑餓、反迫害”的學潮運動,將沉寂的校園化作革命的陣地,讓瑯瑯書聲成為抗爭的號角。皖南事變后的白色恐怖,如寒冰覆地,他卻如地火潛行,在刀尖上發(fā)展黨員,為革命前沿輸送忠誠的骨干力量。他,便是那寒夜中一粒倔強的火種,于無聲處,醞釀著燎原之勢。

  1945年,山河破碎的關頭,他毅然棄筆從戎,投身浙東游擊的滾滾洪流。山洋嶺低矮的茅屋,四明山莽莽的密林,成為他新的戰(zhàn)場。野果充饑,竹簽傳書,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磨礪著他鋼鐵般的意志。我永遠記得他記述“平溪會師”的那個夜晚:平時寂靜的夏日山村,人聲鼎沸,微弱的篝火映照著兩支英雄部隊“機動”與“鐵流”戰(zhàn)士們黝黑而堅毅的笑臉。他借著跳躍的火光,在膝頭疾書戰(zhàn)報,那句“饑寒不足畏,但求山河全”的誓言,力透紙背,成為鐫刻在浙東大地上的不朽碑文。

  1947年,“中共浙東臨委梅花村會議”后,他編入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轉戰(zhàn)于“寧紹臺”地區(qū)的山山水水。多年后,我跟著他重訪山洋平溪故地,崎嶇的山路、斑駁的舊跡,無聲訴說著當年的艱辛。聽他激動地追憶四明“機動”部隊南下,與臺屬“鐵流”部隊在平溪勝利會師的場景,那些革命者身處絕境卻昂揚無畏的樂觀精神,穿越時空,依然滾燙灼人。

  在地方工作的四十載春秋,他默默耕耘,甘當基石。編寫黨史,梳理那血與火交織的集體記憶;培訓干部,傳遞信仰的火炬;籌建教育基地,為子孫后代樹起精神的力量。離休后,他更以耄耋之軀,跋涉于浙東的山水之間,風塵仆仆,只為五十多位蒙冤的老戰(zhàn)友奔走呼號,洗雪沉冤。有人笑他“官越做越小”,他撫摸著胸前那枚見證歷史的勛章,目光投向遠山:“勛章的大小,不在金石的輕重,而在人心,是否真正焐熱了腳下這片土地!

  接過勛章的那個夜晚,空氣凝重。爺爺不斷地翻開他主編的《浙東抗戰(zhàn)口述史》《桔鄉(xiāng)英烈》《前童星火》等黨史匯編。泛黃的紙頁簌簌作響,一張舊照片悄然滑落:十九歲的他,稚氣未退的容顏,卻是革命路上的行家里手,雙目如炬如星,穿透歷史煙云,直抵人心。“當年我們賭上性命,”他的聲音低沉而凝重,手指摩挲著紀念章上凸起的“60”字樣,“就是為了換得今日你們的太平日子!彼D了頓,仿佛在傾聽那數(shù)字背后無聲的吶喊:“這‘60’背后,是六十萬個戛然而止的故事,是六千萬滴滴浸透山河的熱血!

  如今,數(shù)枚勛章被我珍重地保存在檀木匣中,它的精魂卻早已融入我的血脈。每當參加黨日活動,走進“山洋”舊址、“梅花村會議”紀念館,看到年輕一代屏息凝神,觀摩先輩銹跡斑斑的戰(zhàn)斗用品,觸摸那些曾經怒吼過的鐵疙瘩槍炮,誦讀戰(zhàn)地日記里“愿以我血薦軒轅”的鏗鏘誓言時,爺爺?shù)纳碛氨闱逦馗‖F(xiàn)——那個在微弱油燈下疾書的青年,那個在山洋會師時引吭高歌的戰(zhàn)士,那個在無數(shù)個長夜,于堆積如山的冤案材料前,以顫抖的手卻無比堅定的心徹夜疾書的老者。

  勛章的金澤終會隨歲月氧化,而它所承載的記憶與精神,卻永遠鮮活滾燙。爺爺用他跌宕而光輝的一生,詮釋了一個樸素的真理:真正的革命者,從不是紀念館里無聲的標本,而是奔涌在后代血脈里不息的長河,是照亮民族前路的永恒星火。這些鎏金徽章,早已超越了物質本身,是凝固的驚雷,是沉默的史詩,巍然矗立成一座座精神的豐碑。

  備注:本文中的爺爺,名為葛增生,男,籍貫寧海前童,曾用名童遵時。1927年6月出生,1942年8月入黨,曾擔任寧海城區(qū)(含前童小學)黨支部書記,浙東游擊縱隊副司令員秘書兼機關警衛(wèi)連文化教員,三門縣海游鎮(zhèn)黨支部書記,黃巖縣黨史辦負責人,1990年11月光榮離休。

責任編輯: 吳國靜    稿源寧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