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兒童在力洋古村共播友誼之種
本報訊(記者陳欣怡通訊員應瓊慧)靛藍色的染料在白布上暈染開,波蘭小朋友舉著剛完成的扎染方巾,眼睛亮得像綴滿星光:“快來看,折疊的地方居然出現(xiàn)了雪花紋路!”旁邊力洋鎮(zhèn)的學生們也小心翼翼解開捆扎的棉線,青藍相間的螺旋花紋在陽光下泛著微光,煞是好看。
國有界而文化無疆。7月6日,17名波蘭小詩人與13名力洋鎮(zhèn)學生,通過非遺扎染技藝的指尖碰撞,開啟了一場跨越國界的文化交流之旅。據悉,此次波蘭小學生來寧波是參加由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主辦的2025“中波青少年海絲文化”暑期研學營。2024年,習近平主席訪歐期間提出“未來3年歐洲青少年來華交流規(guī)模翻一番”重要倡議。為進一步擴大中歐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交流,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牽頭執(zhí)行“青年使者交流學習計劃”。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積極參與該項目,依托外國語學院浙江省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波蘭研究中心師資團隊,精心設計2025年“中波青少年海絲文化”暑期研學營,邀請波蘭青少年來校交流。這場由省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縣僑聯(lián)及力洋鎮(zhèn)聯(lián)合舉辦的活動,作為2025華文國際童詩交流大會的子活動之一,以靛藍與白綢為媒,讓童詩與染布共同成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橋梁。
來自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劉翠萍與邵月云兩位老師帶著兩國孩子步入扎染藝術的奇妙世界。在靛藍與白綢的奇妙碰撞間,波蘭小朋友Jagna滿臉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作品:“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中國傳統(tǒng)的扎染技藝,它就像魔術一樣神奇。我會把它帶回波蘭,與家人一起分享!”
午后,孩子們在講解員沙麗娜與雪野老師的帶領下游覽了力洋古村。力洋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傳統(tǒng)村落、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擁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19座和剪紙、舞龍舞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石的斑駁,在講解中化作了詩歌的意象,波蘭小朋友不時停下腳步記錄靈感。市級文化特派員黃小華表示:“力洋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童詩繪’活動的完美融合,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國際交流中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與光彩。”
參觀結束后,在雪野老師的引領下,童詩課堂開啟。孩子們以手中的扎染作品為靈感源泉,用充滿想象力的筆觸,紛紛寫下屬于自己的詩篇。波蘭學生Julia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今天的‘童詩繪’活動特別有意思,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作!被顒蝇F(xiàn)場,不同語言的詩歌聲此起彼伏,孩子們的笑臉與溫暖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