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方強
蛇準(zhǔn)備動身去北方看望前,翠芬在來信中告訴他,她將要去比北方更北的一個城市發(fā)展了,并給了幾個地方的幾個名字,讓蛇接下去資助原本她在資助的希望工程的幾個學(xué)生。蛇有點心慌意亂地問阿勇借了二千多塊錢,給翠芬寄去一個剛剛流行起來的BB機,不料卻因查無此人被退了回來,翠芬自此就像脫了線的鷂一樣,從蛇的世界中消失不見,不知飄向了何處。蛇后來聽說,翠芬去了很南的南方。事隔多年之后,蛇在整理信件的時候,忽然明白一件事,翠芬當(dāng)年在北方時,生活得其實并不容易,她每次來信的住址,都是不一樣的,這似乎證明了這一件事。
還過魂來的蛇,活龍一樣地從醫(yī)院樓梯踏步上站起來,不甘心地比劃了一遍交手時失手的細節(jié)后,便東一榔頭西一榔頭地聊起來。從南斯拉夫的貝爾格來德紅星隊講起,講到慘敗后的國足是否還有理論上出線的可能性,講到后來,講到了孔家道地。
孔家道地里的人,蛇其實從小就知道的,只是他聽大人的話,一直不敢說。那人是蛇的親戚長輩,不過他們家里人并不以輩分相稱,都叫先生。先生好像出生在甲午海戰(zhàn)的前幾年,第幾代忘記了,反正是孔圣人的世孫。十六七歲的時候,就考上了省城的第一所西式大學(xué)。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后,因家貧無力繼續(xù)深造,執(zhí)教于杭州初等師范學(xué)堂和紹興府中學(xué)堂。
當(dāng)時國人都在受外人的欺侮,是個人都會不甘心的,何況是個讀過自己祖上圣賢書的人。正在悶頭苦惱教書的先生,被南昌城頭的炮聲猛然驚醒,星夜趕到駐扎在杭州的新軍大營,投奔在同鄉(xiāng)人童保喧帳下做秘書,一介書生就這樣,一頭撞進了辛亥革命起義,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與親歷者。
這個童保喧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是緱鄉(xiāng)西南的前童鎮(zhèn)人。杭州起義前夜,打響第一槍的武昌城,正在遭受清廷的圍攻,虎踞在江南的南京城,也在清廷的抵抗中久攻不下。在辛亥革命的整體形勢還不太明了的緊張局勢之下,杭州的起義在起義前夜還無人出面領(lǐng)銜,在這樣要命的要緊要慢時刻,身為憲兵營營長的童保喧挺身而出,以臨時大都督的起義總指揮身份,對外發(fā)布杭州起義通告,張貼安民告示,先生跟隨左右出謀劃策。在杭州起義成功之后,童保喧自感資歷尚淺,盡顯臺州式的硬氣,并未留戀所建立的功名,不日便辭去了大都督的職務(wù),轉(zhuǎn)身率隊隨浙滬聯(lián)軍一起,馳援南京起義而去,為辛亥革命的奠基之戰(zhàn),南京光復(fù)之戰(zhàn)立下汗馬功勞。
聽得入迷的阿勇忍不住輕聲嘆一口氣,喃喃自語道,他們這么年輕的歲數(shù),就已經(jīng)在做這么大的事情了,可我們現(xiàn)在在“裝”點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小城方言里發(fā)音為“裝”的這個字,屬于最常用,也最實用的一個神奇的口頭語,幾乎人們?nèi)粘I钪械囊磺行袨榕c動作,幾乎全部都可以用“裝”這么一個字來應(yīng)付自如地表達。
當(dāng)時的蛇一日到夜東游游西蕩蕩,有時就算是大白天也會昏昏大睡,的確是在“裝”點什么都不知道。不過也不能全怪他,蛇是黑人戶口,連沒人稀罕的農(nóng)業(yè)戶口都沒有,自然就失去了正式工作的報考資格。開始在社會上混,還沒變成混社會的人的蛇,常惹得家人為他擔(dān)心不已。其實蛇最早是有理想的,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軍人,而且是《軍港之夜》歌聲中那樣的水兵,在軍港中睡去在黎明中醒來,穿上挺刮的水兵服,在甲板上迎著朝霞,讓水兵帽飄帶呼啦啦打在臉上,就這樣給自己拍張照片寄給母親,想象著母親在端詳這張照片時,欣慰地露出微笑的樣子?墒,他在應(yīng)征入伍時,不幸淘汰。
之后,蛇硬著頭皮在山河嶺的黃壇中學(xué)讀了一年的高復(fù)班,毫無懸念地再次落榜后,蛇只能在一時無法給他出路,又無法離開的小城里廝混起來。雖說蛇混的日子,和他頭頂上的頭發(fā)一樣亂糟糟,但在那些年月里,和小城里的大多數(shù)小后生一樣,對于明天或者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美好,在前頭等著的盼頭,也像蛇頭上蓬亂的頭發(fā)一樣,茂密而蓬勃地生長著。
從小看《水滸傳》與《三俠五義》武俠小說長大的蛇,一直有仗劍走天涯的江湖夢。高考前夕,如獲至寶地獲得了某一期的《武林》雜志后,僅憑封頁的一張蛇拳照片,就依樣畫葫蘆地比劃起來,經(jīng)常左手托著右手的手肘,右手并著五指,作出蛇頭形狀的尖嘴狀,左右甩動著手腕,往前急促地突伸著手臂,口中模仿著大蛇攻擊時的“嘶嘶”聲,比劃著蛇拳的動作,不時地在同學(xué)面前進行挑逗。這也便是“蛇”這個名號的由來。
自從劇場架起數(shù)臺電視機,沒日沒夜地連著播放《霍元甲》的錄像片之后,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的歌聲和迷宗拳的傳奇,瞬間傳遍大街小巷的時候,正待業(yè)在家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旋的蛇,心中的英雄夢被喚醒,下決心去練老本了。
當(dāng)時留在小城里的小后生,在尋找安身立命的行當(dāng)之余,學(xué)老本是一條理想的不被社會拋棄的權(quán)宜之路。學(xué)老本不要本鈿更無需門檻,只要有決心就行。
下決心學(xué)老本的蛇,小的時候聽大人講起過,本事比大老本還要大的人,叫做膏石,長大后才明白過來,方言的發(fā)音石與賊不分,膏石原來是高賊,也就是會輕功能飛檐走壁的人。書里以及傳說中都有輕功,蛇在城里城外四處打聽,卻沒有打聽到有這樣本事的人。后生血性的蛇便下了決心,決定自學(xué)成才。
蛇先給自己做了一套老本的行頭,一條燈籠褲與功夫帶,功夫帶是用布條卷成的一米多長的腰帶。準(zhǔn)備好行頭后的蛇,腳肚上綁著沙袋,身上穿著沙袋背心,每日起早一路跑步去躍龍山,在烈士陵園后面長長的步道上,嗨呀嗨呀地縱上跳落,練起不知到底有沒有的輕功。
期望著一鳴驚人地在眾人的錯愕中,忽然一個旱地拔蔥跳將出去的輕功,自然是沒有練成。不過頗有點老本天賦的蛇,在躍龍山看過幾回別人在教拳后,入門級的五步拳,看過幾遍就記住了,并能揣磨著像模像樣地練起來。時間久了,蛇發(fā)現(xiàn),自己練拳有個問題,平日里被人問起跟誰在學(xué)的時候,要是總是嗯嗯吱吱地報不出來的話,總歸是有點不上臺面,頗有點兩軍對陣豪情萬丈地出陣時,卻被對手大喝不斬?zé)o名之卒時的難堪。思來想去東托西托,蛇終于托人拜了個頗有名氣的師傅。拜了師傅以后,蛇下定決心要把拳練好。師傅教誨,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蛇便積極地擎石鎖、舉石擔(dān)、拉吊環(huán)、打沙袋、站馬樁,從來都沒偷過一分力氣的懶。
(連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