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這個念頭,藏在心中很久了。一年前,偶然得知縣教育局要選派教師參加援疆工作時,我毅然決然地報了名,并在心中許下了“魂牽夢縈援疆情,不忘初心砥礪行”的誓言。“那里和我們這邊生活差異很大,而且一年半太久”“你去了家里人怎么辦”,身邊的朋友懷疑我是不是頭腦發(fā)熱,一時沖動才去報名援疆;家人怕我吃苦,也勸我放棄。其實,我也在思考援疆對我而言意味著什么,中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語文老師對“詩和遠方”的向往;還有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宏偉景象,讓我為之動容;使人成熟的并不是歲月,而是經(jīng)歷,體會一下西域風情,給自己的人生一次不平凡的歷練;打破舒適圈,開啟一段全新的工作生活,這大概就是我進疆前的樸素想法。
在那之前,新疆對我而言,只是祖國版圖上一個遙遠又神秘的地方,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到這里生活,與她同呼吸、共成長。在那之后,我便開始關注了解我此行的目的地——庫車,在祖國版圖最西的角落上,是久負盛名的蘋果產(chǎn)地阿克蘇地區(qū)的一個市,是“縱貫天山脊梁的景觀大道”獨庫公路的起點,單是這兩點,就讓人無限神往,更何況還有絲綢之路、龜茲女兒國等傳說,以及地標性的美食:羊肉串、烤包子、手抓飯、大盤雞、馕餅、黃面等等。從申請援疆那天開始,便無數(shù)次地設想到了新疆之后會是怎樣的情形,臨行前更是多次碾轉難眠焦慮不安,感覺擔子太重壓力太大,把可能遇到的困難想了又想。就這樣帶著復雜心情,于2020年9月2日,惜別朝夕相處的家人和同事,帶著領導的信任和囑托,毅然踏上了援疆的征程,到新疆阿克蘇庫車第二中學開始為期一年半的對口支援工作。
穿越蒼茫的云海,一路西行,經(jīng)歷七個多小時的飛行,于下午四點降落在庫車龜茲機場。寧波,庫車,兩座千年古城,一個在江南,一個在南疆,因援疆而結下深厚情緣,讓兩座城市的聯(lián)結更加緊密與深厚,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寧波與庫車的故事。抵達庫車,寧波市援疆指揮部、庫車市委組織部的領導專程趕往機場迎接援疆人才和支教教師,并舉行了簡單而又熱烈的歡迎儀式,讓人切身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溫暖。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開在雪山之上,雪蓮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樹都能屹立在戈壁灘,胡楊做到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來援疆,我們做到了!鳖I導歡迎儀式上的致辭,是激勵,是信仰,更是對援疆人的肯定。當切實地站在新疆的這片土地上,再次明確自己的身份后,我才真的懂得,神秘而美麗的新疆,不只是詩和遠方,還有責任與擔當,堅守與奉獻。
下午六點左右我們來到了寧波援疆指揮部,指揮部的領導已經(jīng)早早地在大院里等著,指揮部一幢辦公樓三幢公寓樓,分別取名“同行”“同樂”“同心”,這意味著我們此后一年半將時刻在一起,于是彼此間有了一個親切的稱呼——援友。如果說能來援疆是一種幸運,那么能夠遇見眾多援友便是一種幸福。
公寓宿舍兩人一個套間,兩室一廳的布局既有各自的獨立空間又不至于太過孤寂。里面配備齊全,基本生活設施應有盡有,洗衣機、淋浴、電視、網(wǎng)絡、書桌、衣柜,還有全套全新的床上用品以及日用品,周到又細心的準備,頓時給我?guī)砹穗x家萬里又進新家的溫暖,“吾心安處即吾家”。
簡單的休整后,到指揮部食堂用餐,指揮部領導為大家接風,還準備了蛋糕,大家一起唱了《祝你援疆快樂》,吃了入伙飯,就是庫車人,我安頓下來了。奔波了一天,行程萬里路,突然想起詩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對家人親友的思念頓時涌上心頭,也才意識到什么叫海角天涯,也才真切地明白,“舍得”這兩個字的意義。我,只是千百援疆人里普通的一員,而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又有多少人在用自己的勤勉誠樸和無私無畏,在堅守,在奉獻。
年少時我們就知道,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堅守援疆初心,踏實過好每一天、努力干好每一事,用情懷和堅毅照亮孤寂的長夜,用感恩與耕耘給自己留下寫滿榮光與夢想的記憶,用付出和奉獻圓滿這一段注定難忘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