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書記是個才子。
我從一見他,就知道了。他渾身上下散發(fā)著一種獨特的儒雅氣質(zhì)。那年寒假結(jié)束后,他接任學院學生工作書記。
對于他的到來,我是異常高興的。大概因為,才子的名聲。書記早年就讀中文系時也是頗有名氣的,后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民俗學。能做才子的下屬,能濡染他不少靈氣,在我,自然是件好事。我隔壁宿舍的老師,聽說才子成了我的直接領導,實實在在羨慕了一陣。
1
開學第一天,全體學生會議。他穿一件灰黑色呢子大衣,脖子上掛一條棕黃格子圍巾,只是掛著,并不圍起來,灰的灰,黃的黃,整潔之極。禮堂很大,嗡嗡的回聲。我聽到了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
隔日,他問我了解學生的情況。很憂慮:這不行,單只體育專業(yè)好是不夠的,就實際點而言,畢業(yè)工作也難找啊。
沒多久,學院“尚武修文”的院訓又被重新掛上了。書記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也開始了。
2
那段時間,學院門口各樣色彩鮮艷的展板擠作一團,多半是“文學與寫作”“書法藝術”“體育與文化”等選修課的課程及教師介紹。文學課請來的是中文系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書法課教師也是在國家級比賽中獲大獎的,體育與人文社會講堂的大師則是從兄弟大學邀請來的,為的是相互借鑒。
宣傳窗里滿是制作精良的推薦好書的海報。多半是勵志的。海報每兩周更換。我很怕學生來不及看。書記說,就只讓大家感受這文化氛圍也是好的。即使沒看,只記得書名,也好,日后也有用處的。
那一個學期,學生們匆忙地學好文學,學書法,學好專業(yè),晚上看《大國崛起》。我不知有多少學生領悟了書記的良苦用心。
書記是個極其重視人文素養(yǎng)的人,這或許與他的專業(yè)背景有關。學生參加校辯論賽,他親自指導還嫌不夠,又請專業(yè)老師前來給學生培訓。最后,學生歷史性地取得了校辯論賽冠軍。那晚,聽完整場辯論回宿舍途中,我聽到不少學生在驚奇地討論:體育學院,居然是體育學院拿冠軍。大家覺著有些悖了常理。那一夜,學院沸騰。
3
班里一個學生終日沉迷上網(wǎng)。我用各種方法又勸又嚇的,終無果。書記知道后,沒多談,只是同他約好,每天傍晚足球場見。那日,這個孩子著運動裝來問我,書記在哪里。我著實給驚了一嚇。
4
有時,我們會安靜地聊天。內(nèi)容很雜,音樂,文字,以及人生信仰。更多的時候,他跟我聊歷史。書記覺得,政史專業(yè)畢業(yè)出來的,歷史大概也不會差到哪里去的。但我總是傾聽的居多,實在是所知不多。
我能明顯感受到他的正直、憂慮、抱負。
5
八月中旬,開了最后一個會,還記得,是關于工會建設的。再隔三天,我寫了辭職信。搬光了宿舍里的所有家具,獨留個空空的房間,我在里面發(fā)了會呆。很安靜。
我下樓送還了從他那借來的書,一疊。他只是說,怎么還是決定離開了呢。在往常,我會說一些解釋?赡且豢,我只是沉默。這樣好的人,這樣真摯的話,聽著,有些想流淚。最后一句是,那也好,在一起,就好。
6
白枇杷上市的時節(jié)。書記說,他們要過來。后來,真正來的時候卻是盛夏了。如今,一別又是好幾年了。而二樓那個向陽的、有著大玻璃窗、辦公桌上堆滿層層疊疊書籍的辦公室,一直在我的記憶里溫暖地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