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春
爸爸陳新利(我們兄妹4人,2人隨父姓,2人隨母姓),原東海艦隊航空兵火炮排排長,臺灣反攻大陸時,他在福建前線,腰部受傷療養(yǎng)未愈,轉業(yè)到西店信用社任主任,后來身體還是堅持不住只好回家。
改革開放一開始,堅持看報的爸爸就吃透了政策,準備走出家門,到外面去看看,希望能為家鄉(xiāng)脫貧致富走出一條新路子。
因為要經常出差跑業(yè)務,爸爸就買了一個手提包,每次出差前,就在手提包里備好簡單的必需品。爸爸出差去的時候,他的手提包總是半滿的,出差回來的時候,他的手提包總是滿滿的,有時候還要挑著包回家。這個手提包就這樣一直忠誠地陪伴我爸爸長達15年,一起走遍大江南北。
爸爸依靠在上海工作的大伯,以及在祖國各地的戰(zhàn)友的幫助,走南闖北,開拓致富路。1979年,爸爸看中了購買設備資金少、技術含量低的塑料加工行業(yè),利用村里的老祠堂,購買了2臺塑料加工機,招收村民當工人。爸爸自己勤學苦練,掌握了機器的使用要點與基本維修技巧,親自管理工廠。爸爸就這樣帶著村民開始走上了致富路。
我們兄妹小時候最喜歡爸爸的手提包,這只手提包類似現在的公文包,是皮革的,黑色,長方形,包不見得很大但容量大。在我們的眼里,這個包就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包,它不但伴隨爸爸走南闖北帶回財富,而且里面總能變出我們喜歡的寶貝,如新式玩具、學習用品、各地的糧票與美食等等,給我們這些不太出門的山村孩子打開了視野。
這個手提包只有一次沒有變出禮物。有一次爸爸出差回家,放學回家的路上,我老遠就看見爸爸向我走來,我飛快地跑過去。以為爸爸又會拿出什么寶貝,但這次爸爸很無奈、吃力地從包里掏出了錢,對我說:爸爸這次沒有買東西,你自己去買。我心里有些失望,默默地與爸爸一起回家。本來爸爸出差回來總要與我們說些途中見聞,這次爸爸一點都沒有提起,F在想起來,爸爸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難題,但他沒有告訴我們,他總是把困難壓在自己的心里。那時候,我還是小學生,不懂爸爸的難處。
手提包有一處被割破的痕跡。爸爸的手提包除了放塑料樣品、合同等東西外,還要放幫村民在上海代買的手表等物件。以前的車站里人山人海、大包小包,小偷很多,防不勝防,爸爸的手提包也曾經被小偷割破,鈔票被偷。一位村民交給爸爸50元錢(那時的工分每天還不到1元錢)買手表,爸爸把錢藏在手提包的夾層,但還是被小偷用鋒利的刀片割開偷走了。雖然錢被偷了,但爸爸還是自己出錢買了手表給村民?吹竭@個痕跡,我們除了痛恨小偷外,更是敬佩爸爸的高尚品德。
經過歲月的洗禮,爸爸老了,爸爸的手提包也舊了,把手處也有些殘破。但媽媽還是經常會拿出來曬曬,免得發(fā)霉,因為這是爸爸的寶貝,是與爸爸一起奮斗的親密戰(zhàn)友,是爸爸排除萬難、開拓創(chuàng)新、造福一方的見證者。這個寶貝也是帶給我們青少年時期美好生活的見證,是我們美好生活來源的見證。
1994年初夏,爸爸因操勞過度得病去世,我們決定讓這個珍貴的手提包跟隨爸爸而去,我們在手提包里放上日常用品,希望它陪伴爸爸,踏上新的征程,為爸爸下輩子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