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陽
今年是我敬愛的母親——鮑云英老師誕辰一百周年。雖然她離我而去已經(jīng)十六年了,但我總覺得她還活著,她那充滿摯愛的眼神和慈祥的笑容還時時縈繞在我的心中,就像她生前那樣每時每刻關(guān)注著我,呵護著我。
母親出身大家閨秀。五個兄弟姊妹,她是長女。母親一生投身教育事業(yè),而她的四個弟妹也無一例外地從事教育工作,真可謂是同氣相求,書香滿門。
母親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在城西小學教書。那時,校名叫“寧?h正學高等小學”。寧海解放后,正學小學并入寧海中學,改稱“寧海中學附屬小學”,趙帝江(柔石長子)為附小校長,我母親曾與他共過事。
由于工作環(huán)境和出身秉賦的影響,母親對教育事業(yè)那種舍己忘我的精神在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從小隨母親住校讀書,目睹母親每一天,每一夜工作生活的情景。她為了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能聽得懂,理解透,記得住,往往在備課上下足功夫。白天的工作做不完,哪有時間備課啊,只能利用晚上,待到夜深人靜,母親的寢室還亮著燈光。寒來暑往,年復一年,我在一天天長大,母親的眼瞼卻一天天浮腫了。我常常聽母親疲憊地念叨:什么時候能讓我好好地睡一覺,該多好啊!真的,能好好睡一覺,竟成了她的奢望。我不解地問:“媽媽,您為什么不能像其他老師那樣早點睡呢?”母親總是笑笑說,課沒有備好,明天怎么上好課啊。母親就是那樣——“我是整天辛辛,不覺苦苦;長年忙忙,不甘碌碌”。一輩子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任教的陶淑龍(教過錢學森,王光英等)說:“我熱愛我的學校,我熱愛我的職業(yè),我熱愛我的每一個學生!蔽矣X得,母親也正是陶老師這樣的人。
母親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和執(zhí)著,傾其全力,嘔心瀝血,“細培精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園丁精神,是眾口皆碑,有目共睹的。她不僅備課認真,教案完備,批改作業(yè)一絲不茍,每加批注切中要害,而且做到有教無類,因人施教,對貧困學生尤其如慈母般地關(guān)懷備至。寧海機關(guān)幼兒園負責行政工作的潘老師,是我母親的學生,他常在人前感恩我母親,他說,鮑老師是我小學時最敬佩難忘的老師,我從小失母,衣服又臟又破,鮑老師常把我叫去把衣服脫下來,洗了補,釘上紐扣。我病了,她抱我到她寢室睡覺,天冷了,她用手握住我的手塞進她的口袋,就是這樣我念完了小學。多少年以后,我還經(jīng)常拿照片給鮑老師看。這是多么令人動情的一幕啊。
1962年初,寧海師范附小(即現(xiàn)在的城東小學)被列為省重點小學,全縣的優(yōu)質(zhì)師資向該校傾斜,母親被調(diào)入城東小學,從此,離開了工作十幾年的城西小學。
到了城東小學,母親身上的擔子和心理壓力更加沉重了。她每學期都要承擔帶教任務,進行觀摩教學,大大小小,形式各樣的公開課、示范課、連續(xù)不斷,來自全縣各級學校的新老教師經(jīng)常上來聽課,觀摩學習。在民主農(nóng)村教書后來成為我堂兄愛人的陳老師,還清楚地記得在寧海中學聽我母親鮑老師上觀摩課的盛大場面。
為了上好每堂觀摩教學課,母親費盡心機備課,竭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動手制作教學模具,力求以淺顯直白易懂的方式,啟迪智慧,傳授知識。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不要教訓,要勸說;不要灌輸,要啟發(fā)。不要以教育者自居”,這話闡述了淺顯的教學之道!我母親也正是如此努力地去躬身踐行的。
可以想見,如此長期,繁重的工作負擔和巨大的心理壓力,加上那個時期的人禍天災,生活條件惡劣,母親的身體累垮了,相繼得了浮腫病、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她再也無法堅持下去了,不得不離開她為之奮斗一生的摯愛而神圣的三尺講堂。病休那年,母親才四十七歲。
巾幗不讓須眉,母親不僅在事業(yè)上成就驕人,在家庭、婦德、人品方面也無可挑剔。她的身上流淌著中華婦女傳統(tǒng)美德的基因:相夫教子、賢妻良母、溫良儉恭,博大胸懷。
我祖父以農(nóng)商立業(yè),為人精明節(jié)儉,擁有一個有五個兒子十幾口人的大家庭?箲(zhàn)勝利那年,舉全家之力在城關(guān)西門建造了前后穿堂五幢二十間樓房。房屋尚未竣工,當年祖父母先后過世,留下一個大攤子。我大伯無穩(wěn)定收入,二伯又早早過世,二個叔叔均尚未成家主業(yè)。我父母的薪俸就成了這個大家庭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既要維持家庭日常開銷,還要完成房屋構(gòu)結(jié)后續(xù)工程。母親以寬大的胸懷,在經(jīng)濟上毫不計較個人得失,以無私的愛心,無半句怨言,協(xié)助丈夫,毅然挑起了這副家庭重擔。
后來,我父親被錯劃右派,遭受了種種不正當待遇和無情打擊,在這種幾近絕望的困境中,母親堅強地挺了過來。工作上一如既往,對丈夫一往情深,為撫育子女成長,她忍辱負重,默默地擔當起工作和家庭兩大重任。
母親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善良溫和。像大地那樣包容,像春風那樣溫暖,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從未與任何人多過嘴、紅過面。
母親又是一位充滿慈愛、善良無私的偉大女性,她心中只裝著子女,裝著他人,唯獨沒有自己。母親對子女的體貼入微令我終生難忘,記得有一次,她問我,“這幾天怎么沒有聽到你唱歌,有什么煩心事嗎?”還說,只要聽見你唱歌我心里就高興。舔犢之情,可見一斑也。印證了流行歌曲《母親》一句唱詞:“你露出了笑容時,有人樂開花”,偉大的母愛,就是這么直白、簡單。
母親晚年身體越發(fā)虛弱了,生活起居都很困難,為了減少子女的麻煩,只要還有一絲力量,總是自己硬撐去做,真正起不了床時,還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沒關(guān)系,躺會兒就會好的”,用這樣輕描淡寫的言語來寬慰我。
母親對子女,對親人的關(guān)愛,也許是人之天性。然而,母親的大愛超過了親情,她不僅愛兒女、愛親人,而且也愛身邊所有的人。母親最后住院的日子里,有天深夜,不忍心叫醒熟睡的保姆,自己艱難地硬撐著一步步挪到衛(wèi)生間。
“大愛無疆”,這就是我母親的偉大品格!
嗚呼!愿天堂的母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