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針一線,縫出傳統(tǒng)魅力
- www.nhnews.com.cn 寧海新聞網 2018年03月12日 09:26:48
-
3
年輕一輩里,縣傳統(tǒng)刺繡藝人繆青素是佼佼者。她從小在杭州長大,刺繡技藝來自于耳濡目染!白嫔鲜呛贾莸拿T,一直書香門第傳家,從小家人就教導‘笑不露齒’,做事要有規(guī)矩,要有大家風范。”不能出門與小伙伴瘋玩,只能呆在家里,那時候的玩具,就是太奶奶留下的一塊塊手工繡片。八歲拿起針線,從此刺繡就成了繆青素生活中的一部分。
繆素青作品
“太奶奶的祖上是杭州的大戶人家。據說太奶奶的繡花在整個杭城都有名,不少閨秀出嫁前都會求到太奶奶這里,希望能幫自己繡一些體面的婚嫁繡品!
作為一名80后,繆青素學過現代服裝剪裁,也學過首飾類工藝,接觸過手工編織,但她始終沒有放棄的是對刺繡的那份執(zhí)念。對于傳統(tǒng)刺繡藝術情有獨鐘的她不滿足于家學傳承,還四處尋訪,博采眾長。2009年,繆青素第一次去云南,在偏遠的山區(qū),她發(fā)現當地還保留著很多原始的做法,例如村民身上的服飾,家中的枕被,都還是需要一針一線去縫制,更讓她為之傾慕的是,當地婦女的少數民族刺繡工藝簡直惟妙惟肖。就這樣,繆青素留在了云南,跟著當地人學刺繡,一待就是5年。
繆素青作品
這些年繆青素一直在學習,她認為,最好的學習就是實踐。于是,前些年定居寧海后,她開了“淺·素”工作坊,實踐著自己對于刺繡的心得?娗嗨貒L試著將刺繡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實用的手提包、小巧的零錢包、各種布藝家居用品,都可以是刺繡作品的載體!爸挥凶屛羧者@一古典元素走入現代尋常百姓的生活,讓更多的人喜愛它,才能讓它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
繆青素說,傳統(tǒng)繡法博大精深,有打籽繡、盤金繡、抽絲工藝等,她現在會兩百多種。市面上很多刺繡書都是日本人寫的,許多有重復而且并不完善,“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出一本中國人的刺繡書,把奶奶教我的那些針法,和我從太奶奶留下的繡片中琢磨的針法都整理出來,讓更多人學習了解!
4
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傳統(tǒng)手工藝更是承載著文化的底蘊與內涵。柳暗花明又一村,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追求個性品質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新手工藝”、“重拾手作傳統(tǒng)”被重新提及,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在社會大眾中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傳統(tǒng)工藝元素生產的產品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和歡迎。而刺繡作為一種獨具魅力的手工藝,在女性群體中又掀起了一股熱潮。
繆青素是其中的一位推廣者。她受縣非遺中心之邀在縣內開設公益培訓課程,專門傳授刺繡技藝。“一開始來學習的學員都是第一次參加培訓,之前從沒接觸過傳統(tǒng)刺繡。學習時,連繡花針怎樣握持都不清楚,如何穿針引線、打結縫紉更不用說了。很多人笑說長這么大都沒縫過什么東西!笨娗嗨卣f。
盡管如此,很多人興致很高,跟著她一點一滴學習,學會如何構圖,如何描畫,如何配色,如何以各式針法刺繡。在傳統(tǒng)刺繡培訓班里,許多學員進步很快,成效顯著。如今,她們能繡出一幅幅秀美的畫卷,制作出自己心儀的大小件作品,如荷包、茶杯墊、配飾、掛件、時尚包包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推廣,許多人逐漸迷上了這門女紅活兒,有些人半夜三更還在繡,有些人只要一空下來就繡上幾針。為了提高自己的刺繡水平,她們還和繆青素一起建立了微信群,經常網上切磋技藝,上傳作品,交流創(chuàng)作心得。她們不僅掌握了刺繡的技巧,而且滿滿喜歡上這項女紅活兒了!按汤C能讓自己靜下心來,體會到更多生活的美!币晃粚W員說,現在,刺繡對于她來說,是一件陶冶身心的事。
- 責任編輯: 袁慧敏 稿源: 寧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