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7歲的女孩兒在家玩耍時不慎誤吞了一枚一元硬幣,之后出現吞咽困難被緊急送往縣第一醫(yī)院就診。經過胸透發(fā)現異物嵌頓于食管第一狹窄處,經過全面檢查,后來在醫(yī)生們的協力配合下,對該患兒成功進行了胃鏡下食管異物取出手術,目前恢復良好。
縣第一醫(yī)院兒科主任章惠彬介紹說,從接診情況來看,常見的消化道異物有棋子、硬幣、回形針、筆套等,除少數太大、太重及帶鉤的異物外,大部分小而圓滑的異物在2—3天內能隨胃腸蠕動與大便一起排出體外,為防止其滯留于消化道,應給患兒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進胃腸生理性蠕動,加速異物排出,每次患兒排便都應仔細觀察,確認異物已排出體外。
章惠彬提醒,期間若有嘔血、腹痛、黑便等癥狀,則說明已有消化道損傷,應盡快送醫(yī)院。如是尖銳的、帶鉤的異物則要快速送醫(yī)院急診,因為這些異物隨時有鉤住消化道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的危險。若是金屬類異物,在內鏡檢查前應常規(guī)X線透視,以了解異物大小、形狀及潴留部位。若是較大異物吞入后出現胸痛,吞咽困難等也應送急診。而經胃鏡取上消化道異物是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該手術經胃鏡取上消化道異物,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手術成功率高?h第一醫(yī)院自開展小兒胃鏡以來,已經為多名患兒成功取出消化道異物。
章惠彬提醒說,廣大家長一定要加強對兒童的監(jiān)護,預防孩子誤吞異物,患兒食管嵌頓異物容易引發(fā)損傷性食管炎、食管穿孔、頸部皮下氣腫、縱膈氣腫、氣管食管瘺等癥狀,尖銳異物可穿透消化道壁刺破血管,造成大出血而危及生命。一旦發(fā)現孩子誤吞異物,或不明原因出現胸痛、腹痛、嘔吐、進食異常,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記者潘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