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鐵策
梁皇山位于天臺山脈東側,舊稱桐柏山,三國葛元(玄)、晉葛洪在此煉過丹,羊叔子也在此隱居過,有1700年人文歷史記載。梁皇山集道、釋、儒于一地,自然景觀秀麗,人文景觀豐富。不但是寧邑之勝景,也是浙東名勝。山中珠簾洞曾與天臺赤城山、黃巖丹崖羽山洞、章安八仙巖合稱為古代臺州府“四大勝地”。附近各村廣泛流傳著許多關于梁皇山的故事和傳說。
梁皇山是帝王隱居地,老子的授經(jīng)處,一代游圣徐霞客開篇首宿地,自然和人文景觀有六絕和六奇。
梁皇山六絕
一、隱字石。天晴時,石上無字無痕。下雨時候,或在中午十二點正,石上顯出“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至今不知為何成因與哪位大師所書。
二、上馬石。梁宣帝出山時,上馬時的墊腳石,此后南征北戰(zhàn)做了西梁國的開國皇帝。也是游圣徐霞客在此的上馬石,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卻有兩位歷史名人足印存留,實屬難得。
三、元寶石。據(jù)說是梁宣帝留下的財寶,因石形如元寶,故名之。敲之響聲,如銀聲,這龐然大物,曾有人想搬走發(fā)財,但無緣。
四、佛掌峰。五座山峰一起,形如如來佛的手掌五指,孫悟空十八個筋斗也翻不出他的手掌心,“到此一游”幾個字至今還能隱約看得清。但更多的人相傳是梁宣帝藏兵器,財寶的地方。
五、金鐘山。梁巖亮,金鐘響,天門開,王子好出山。這是梁宣帝出山后流傳了千年之久的民謠,徐霞客梁皇山遇虎,也是金鐘山發(fā)出震耳的樂聲救了徐霞客。半山腰感氣坡是梁皇山最大的氣場,山的兩側有三十六飛瀑和六十八深潭。
六、梁皇洞。在梁皇寺西面的半山上,有兩塊巨巖相并,狀如兩扇大門,叫“雙大門”。下有巖洞,叫“雙大門巖洞”。位處西邊,所以又叫“西天洞”。傳說梁宣帝避難時躲藏過,所以又叫“梁皇洞”。洞中多蝙蝠,又叫“蝙蝠洞”。還傳說洞中住著蝙蝠成精的仙姑,所以又叫“仙姑洞”。古代梁皇山多虎,此洞又是老虎居住的洞穴,又叫老虎洞。
梁皇山六奇
一、方竹
方竹,生在湖廣。而杭州上天竺也有方竹,頗具盛名。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梁皇山有成片的野生方竹林,那么梁皇山方竹從何而來?是自然生成,還是人工移栽?
方竹姿態(tài)與眾不同,連出筍期也截然相反,一般竹子在雨后出筍,方竹直到秋天,才慢慢地開始出筍,冬初達到旺盛期。霜天雪地,植物經(jīng)不起摧殘,垂頭喪氣,方竹卻抽枝生葉,茁壯成長。
二、紫竹
梁皇山有大批紫竹,關于紫竹的由來,又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皇妃娘娘在梁皇簪拜《梁皇懺》,早晚不誤。有一只在東坑水井頭修行千年的癩頭黿,日夜伏于階前聽經(jīng)懺,終于有一天得了“道性”。有一天成龍的癩頭黿故地重游,學孫悟空在五指山上撒了一泡尿,撒到井邊青竹上,把青竹一下子染成紫色。從此,年年相繼,直到今日。
三、百家姓,梁皇有三成
梁皇舊名梁皇街,百姓一戶一個姓,解放初長住近60戶,有童、甘、倪、曹、陳、王、葛、吳、楊、裴、呂、沈、龐、洪、張、梅、潘、嚴、尹、盧、孫、俞、馬、胡、婁、徐26姓,與近鄰一村一姓截然不同。當?shù)刂两窳鱾鳎?ldquo;天下百家姓,梁皇有三成。”
梁皇街的姓氏為什么這樣多?原來梁皇街是古代驛道,“上通臺、溫、閩、粵,下達甬、杭、申、京”,有葛元、葛洪、梁宣帝、洪皓(1088一1155)、徐霞客、戚繼光、童保暄,北閥軍等歷史名人足跡,自古設有驛站、公館、營鋪、烽火臺,駐有官員、司兵、差役人員,養(yǎng)有驛馬,開有作坊、商店、客棧,過往官兵、商旅“鞭轂趨競,日相挨摩”。
梁皇街的繁榮景象吸引著近村鄰縣貧苦農(nóng)民與手藝人前來擺點心攤,開客棧,擔腳擔,扛轎,打散工,種租田,甚至討飯謀生,太尉殿、趙爺?shù)、灑洲堂,土地堂與路廊長年有接力攤與討飯人聚集。人口進進出出像走馬燈一樣,姓氏自然也就多了。
四、梁皇簪——皇妃上天之地
梁皇簪,人們以為是一座山名,其實是庵名,庵名叫“簪”豈不奇怪?其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皇妃娘娘在梁皇簪修行參拜觀音菩薩,拜《梁皇寶懺》,得了佛性,終于在一天早上升天,其時正好有村民上山,見到了皇妃娘娘冉冉升上天空,前有觀音菩薩領路,不一會身形消失,但發(fā)髻上的金簪仍在空中閃爍著耀眼光芒。他們回家后,此消息很快傳遍各個村莊。從此這個深山高明庵就被俗稱為梁皇簪。而高明庵之名只能從志書上才能找到。
五、石塔
位于梁皇寺后的山崗頂上有一石塔,高5米,直徑3米,有人說是梁皇簪皇妃娘娘所建,也有人講是梁皇寺和尚造,因無記載,無從考證。但此塔像一位武士守衛(wèi)著梁皇山的一切,迎接、容納著落難走投無路的有志之士,送走一個個轉運好運棟梁之才。人們說梁皇山確是一座好運之山,就是這武士(石塔)守衛(wèi)著之故。
六、梁皇山藏寶圖在梁皇山谷中,近日發(fā)現(xiàn)在巖石壁上有多幅巖畫,也有人講是軒轅嫘祖圖像、天書,人們有眾多的見解,說法不一,需要考古家作以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