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末又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周末,央行雙拳出擊,定向降息降準,這也是今年第三次降息。但是,降息降準并沒有給股市帶來預期的反彈效果,周一仍呈疲軟,繼續(xù)暴跌。存銀行利息低,放股市風險高,“老百姓的錢袋子應該投去哪里”成了市民最關心的話題。記者采訪多位市民了解,購買中長期固定理財產品成了大家最保守的投資方向。
投資股市風險大
6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同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以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fā)展,促進結構調整。降息后,一、二、三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分別下調至2%、2.6%、3.25%。
“周一收盤,滬指大跌3.34%險守4000點,盤中最低探及3875點;創(chuàng)業(yè)板指重挫7.91%;兩市1500股跌停。”一條條綠色下降的曲線看得市民馮先生渾身冒冷汗,“降息降準的消息出來時,我還挺高興的!因為我的股票是半倉,上周拼命割肉也沒割完,原來以為降息降準消息出來后,對股市是利好,周一上午早盤也確實是高開,但是最終又暴跌了。所以,還得割肉!”老股民馮先生心有余悸地說,盡管周二股市出現(xiàn)反彈,但他表示現(xiàn)在的股市形勢還不太明朗,暫時不會把這筆剛抽出來的資金重新再放進股市,清倉觀望比較安心。
固定理財收益高
熱衷于購買理財產品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家里基本沒有存款,絕大部分是理財產品,F(xiàn)在看到銀行降準降息之后,她慶幸自己的選擇,“銀行一直在降息,所以還是選擇理財產品相對收益高些。而且,理財產品也是搭配購買的,有一些‘寶’類產品,T+0可以即時贖回,利息在4%左右,大多與貨幣基金掛鉤,也比較穩(wěn)健,與活期存款有點接近;還有一些保本的理財產品,風險比較低,總的來說收益比存款要好。所以,我有錢還是會買理財產品!
記者走訪我縣多家銀行機構發(fā)現(xiàn),理財產品收益率與銀行的規(guī)模呈反比,銀行規(guī)模越大,理財產品收益越低。一般情況下,大型國有銀行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在5%以內,中小銀行的收益率會達到5.5%左右。相關業(yè)內人士分析,今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還會面臨下降,不過,與定期存款相比,手握大額現(xiàn)金的客戶還是會比較傾向于理財產品。
分批購買靈活大
那么購買怎樣的固定理財產品更賺錢呢?銀行業(yè)內人士建議投資者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主要有以下三點優(yōu)勢:1、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處于下降趨勢,預計短期內反彈無望,因此6個月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產品可以提前鎖定當前的高收益,后期理財產品收益下降也不會影響到已經購買的產品收益;2、對于同一銀行來說,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往往越高;3、理財產品一般有3-7天的募集期,遇到節(jié)假日可能會更長,如果頻繁購買短期理財產品,將會造成嚴重的資金站崗問題,產品實際收益要低于表面收益。
另外,要將資金分為不同期限進行投資。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的流動性較差,一旦購買便只能持有到期,為了防止出現(xiàn)財務緊張狀況,最好將手中的資金投到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中,比如有10萬元,可以拿5萬元購買3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5萬元購買6個月以上的長期理財產品!(記者陳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