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昨晚一高中生的錢包落在出租車里了,他是高三學生馬上就要高考了,里面有身份證,幫忙發(fā)布一下信息讓撿到的司機看到,謝謝。身份證上的名字叫孫超,聯(lián)系電話15844639XXX!苯韪呖紝嵤┚W絡詐騙的方式花樣迭出,迷惑性也越來越強,正如這條朋友圈內人人見過,很多人轉發(fā)過的微信一樣,捆綁高考的各類詐騙猶如幽靈一般,揮之不去,讓人防不勝防。
記者也了解到,高考詐騙活動主要集中在兩個階段:一是高考前夕,不法分子自稱可提供試題及答案、提供傳遞答案的手段等方式詐騙;二是在錄取前夕和錄取過程中,不法分子自稱有“熟人”,花錢可以上好大學、讀好專業(yè)。結合近年來各地發(fā)現(xiàn)的高考詐騙案例,本報記者總結了以下幾種典型的詐騙方式:
騙術一是最為常見的虛假信息詐騙,不法分子謊稱“有人”,通過手機短信或網絡聊天,向考生、家長發(fā)送“出售高考試題”、“花錢可以上重點大學”等虛假信息實施詐騙。更有騙子聲稱準確率只有95%,太高要被舉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們號稱搞到答案的途徑五花八門。
騙術二是特殊身份詐騙,冒稱軍隊機關或招生部門人員,偽造文件、印章,謊稱自己是某校招生代理人員或招生人員,或與高校領導和招辦人員有“特殊關系”,打著軍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費生”、“國防生”的幌子,許諾教育部門認可學歷、畢業(yè)后一律安排到部隊工作等。
騙術三是偽造證書詐騙,無孔不入的不法分子通過快遞公司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騙子的銀行賬號。
騙術四是山寨查分網站詐騙,制作釣魚網站,向上當受騙者收取“預付金”或發(fā)送病毒等方式,來達到行騙目的。另外,通過虛假查分網站,不法分子盜取考生手機號、身份證、銀行卡號等資料,進而盜取考生的網絡支付賬號,甚至復制手機SIM卡盜取網上銀行資金。
騙術五是“自主招生”和“定向招生”詐騙,向家長承諾只要肯花錢就可以拿到自主招生指標,利用國家定向招生政策,吹噓可以拿到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
有人說,關心則亂。要記者說,這句話放在考生及家長身上最貼切不過了。近來通過網絡進行高考詐騙的態(tài)勢呈現(xiàn)出抬頭跡象,每年高考前后均為此類詐騙高發(fā)期,雖然詐騙年年都防范,但依舊有人上當,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利用了考生和家長的某些心理。
對此,縣公安局表示將加大巡查力度,嚴厲打擊各類與高考相關的詐騙活動。同時,該局也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報考時要保持平常心,謹慎識別各類招生信息,不在不正規(guī)的網站上透露個人信息,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公布的關于高考方面的信息,更不要寄希望于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取高校錄取資格,通過國家正規(guī)途徑參加招生考試、查詢學校招生簡章,繳費要到財務部門并開取收據。如遇到招生詐騙要保持冷靜,及時報警并搜集相關證據。(記者陳靜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