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的家,住在白溪一個叫“廿山”的“山廠”。山廠顧名思義,山里敞開的房子。其特征:房子建在深山中,少有間隔;住戶僅此一家,與外界少有聯(lián)系。就像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說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差不多,過著原生態(tài)的田園生活。山廠離天臺很近,我與哥哥姐姐小時候,玩著玩著,不經(jīng)意就踏進天臺的地盤了。不過這不要緊,天臺那邊的人也時常跑過我們這邊來,相互扯平。
父親說,山廠的南面有一條“官道”,這官道上通天臺,下通寧海。出于好奇,我們?nèi)轮赣H帶我們?nèi)ス俚,可看了后,誰也沒有吐出一個“贊”字。原來,這官道就是一條石子路嘛。但仔細看,的確比一般的山路要寬一些,平整一些,和緩一些。粗略估計,約有大人一跨步寬的樣子。父親說,這官道向東再向北直通寧波呢。以前他去寧波割早稻時,走了三天三夜,就是從這條官道走的。接著他用手指向西邊,說,前面能看到的那棵桕子樹就是天臺地界了,蒼山“九龍?zhí)丁币苍谀沁。還說,官道起碼可以讓人抬著轎子走,以方便官員出行。十七八歲時,他還參加過修理官道呢,鵝卵石都從很遠的溪邊挑來。
后來我才知道,父親講的官道只是個表象,官道真實的意思是由官府出錢修的。和現(xiàn)在的公路一樣,是分等級的,像這穿越崇山峻嶺的官道,肯定是最差的了。不過,這官道后面隱藏的故事倒蠻贊。
接著父親給我們講起“蒼山龍”的故事,說這條官道直通天臺括蒼山。括蒼山有九龍?zhí),住著一條蒼山龍。到了春天,蒼山龍就化成羊,順著這條官道出來吃麥苗。有一天,被挑糞的老農(nóng)看見了,老農(nóng)就拿著糞勺子追趕,結(jié)果把羊尾巴弄臟了。為保圣潔,蒼山龍就摔斷自己的尾巴,致使龍脈大損。為恢復龍脈,蒼山龍進京討封,見了皇上;噬蠁査呛畏较墒,它說來自天臺括蒼山九龍?zhí)。賈似道是天臺人,皇上問他是否有此事。賈承相心想,你這蒼山龍進京討封不先來拜見我?等著瞧,有你好看的!于是便誣說:“皇上,我只聽說蒼山有九只牛屎潭,哪來的蒼山龍?”
皇上勃然大怒,下旨起斬蒼山龍。這時,在旁的葉夢鼎急了,挺身到皇上面前力保蒼山龍。葉丞相是寧海人,對隔壁天臺的情況一清二楚。他便把蒼山九龍?zhí)逗蜕n山龍的來龍去脈,以及小時跟村民到九龍?zhí)丁叭∷钡慕?jīng)過一一稟報皇上。并說:“討封是吉兆。請皇上開恩,免蒼山龍一死。”
葉丞相理明據(jù)足的奏本,讓皇上明白了不少。畢竟在皇上心目中的信任度排序,葉丞相要比賈丞相更為靠前。由此,蒼山龍?zhí)舆^一劫。事后,皇上對賈丞相另有看法,賈丞相與葉丞相也結(jié)下了難解之怨。
且說那蒼山龍回九龍?zhí)逗螅故呛尬菁盀趿,“橫豎橫”來個胳膊肘往外拐:風打天臺,雨落寧海。以報復賈丞相對其的陷害。每年夏天,天臺那邊就刮狂風,響空雷,眼看要下雨了,雨偏往寧海方向飄來。我們山廠正處兩地交界,所以,有風,但沒有狂風,有雨,但沒有暴雨。因此,雖然土地貧瘠,可種的五谷雜糧年年都有好收成。
龍在下暴雨時,要“龍滾潭”。龍滾潭溢出來的水也流向?qū)幒!A骶昧,流多了,就變成河。這條河叫“天河”,發(fā)源于天臺括蒼山華頂北麓,流入寧海境內(nèi),然后出海。是寧海五大溪流中最大的一條。我們山廠處在該河中游西岸。
從山廠出發(fā),向東北方向走三里地,有一個大峽谷,峽谷山勢陡峭,令人生畏,F(xiàn)稱浙東大峽谷。小時母親常帶我們?nèi)ツ抢镎S梔。母親觸景生情,就給我們講故事,說這地方叫仙人橋。其實,仙人橋根本就沒有橋。隔壁天臺過來的人,先從山頂?shù)焦鹊,過了河,再從谷底到山頂,然后再往寧海方向。谷底兩岸全是大石頭,大的比房子大,小的如水牛,如大象。母親說,有一天晚上,仙人路過這里,念百姓出行艱辛,就搬來石頭造橋。造呀,造呀,只差一塊石頭了,忽然聽到雞叫,仙人以為天要亮了,拔腿就走。結(jié)果“轟隆”一聲,石頭全掉到谷底去了。
這雖是六十多年前聽父母講的故事,可現(xiàn)在想想還有些蹊蹺,這些老舊的故事怎被現(xiàn)代人修輯成旅游的新故事了呢!如今,那條官道不再叫官道,而叫徐霞客古道。寧海人的眼睛準得像鷹眼,竟把這陳舊的《徐霞客游記》當潛力股買進來。多少年來,堅持搞“5·19”開游節(jié),最終驚動了全國,終于把每年的五月十九日定為國家旅游日。天上掉下了餡餅,寧海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同時還促進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至于那仙人橋,如今,幻想已變成現(xiàn)實,仙人橋修了水壩,可謂一壩變通途。說是橋,它是壩,牢牢鎖定那龍滾潭溢出來的咆嘯長龍,讓高峽變?yōu)楸滩ㄊ幯钠胶,日發(fā)電量收入二十萬元。然后,又通過一條地下管道,將這清澈的山澗水源源不斷送往寧波,流進千家萬戶的鍋里杯里。說是壩,它又是橋,兼具了橋的功能,讓峽谷變成人來車往的通途。
“官道”變“徐霞客古道”,“龍滾潭”變“碧波蕩漾的平湖”,“仙人橋”變“壩橋”。想想過去,看看現(xiàn)在,只能用詫異兩字形容。蒼山龍與葉丞相,仙人與凡人,他們又究竟是誰感動了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