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美琴
冬日的寧海,不乏有灼熱張揚激情的各種節(jié)目對抗著寒流。而亦有越來越眾的一群人,更愿意安坐在家的一隅,邀約幾位好友,燒水品茶,樂在其中。“有空到我家喝茶啊”一語也不是往常的寒暄,而是真正飽含盛情的招呼熱詞。
一
陳方梁老師的家,在霞景水岸。我們?nèi)サ哪峭,正?ldquo;大雪”。大雪無雪,微碎的小雨拍在車窗上,讓徐霞客大道沿岸的霓虹燈顯得更加妖嬈。
一踏進房門,就看見偌大的客廳茶幾上安置著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整個房間的整潔和雅致溢滿了知性氛圍,陳老師看我們?nèi)瞬欢啵桶汛蠹易屵M了臨南的書房,靠東墻一排滿滿的書柜,一張大書桌上排放著文房四寶以及有自然圖案的石頭,大概都是陳老師的“最愛”了。書房正南延伸出一個落地玻璃窗的陽臺,把徐霞客大道南門溪兩岸的風景盡收眼底。當陳老師示意我們坐下時,我們才發(fā)覺面前的茶幾是一圈直徑一米左右的似樹似石的“桌子”,盡管堆砌了一些茶具,還是能看出具有特色的樹輪樹皮等紋路。陳老師說:“這叫‘木化石’,是在一段石化了的木樁上鋸下來的一片作為桌面……”
陳老師準備泡茶
說實話,幾面上的茶具不足給人“奢華”感,一套白色的瓷杯,每人面前放上一個,一個白瓷的燒水壺灌上農(nóng)夫山泉。同行的楊老師說陳老師泡茶非常講究,是“一種茶一種壺”。偷偷掃描,終于在座椅的一隅覆蓋著花巾的盤子上發(fā)現(xiàn)七八個紫砂壺,一問,果然如此。陳老師說:“那是為了各種茶葉不串味預備的各種茶壺……喝完普洱,我們再嘗嘗某某白茶吧。”
聊起茶事,陳老師就顯得靈動起來,只見他熟練地用熱水在茶盤上沖淋茶壺和茶杯。隨即他將茶壺、茶杯瀝干,再置茶葉入壺,將開水沖入壺中。然后用公道杯將茶水分注在小茶杯里。陳老師說,茶葉沖泡后,不可急于飲茶,應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賞味時,應讓茶湯從舌尖沿舌兩側(cè)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如此反二三次,以留下茶湯清香甘甜的,這叫賞茶。”
隨后,陳老師聊起了在家中設(shè)起茶室的淵源:“家里弄個茶室也不是有意而為之。因為以前一直喜歡沒事就抽支煙,有了點煙癮。后來搬來新房子,愛人也希望自己關(guān)心一下身體素質(zhì),就乘機在客廳設(shè)立了茶盤,當時可能家庭茶室也不太普及,同事朋友學生來家圍坐在茶幾邊,我一圈圈地煮茶注茶,大家一口口地喝茶聊天,氣氛異常地親和溫馨,后來大家都說喜歡上我家來喝茶了。我也感到很欣慰,畢竟大家的喜歡也是鼓勵。慢慢地,自己對茶的喜歡減弱了對煙的依賴。每當備課、教研、寫作時,也習慣泡上一壺茶,一面斟酌一面工作。后來干脆在書房的陽臺上開辟一個小茶臺,隨時隨性,人多人少,曬著太陽,喝著香茶,或論時事,或聊八卦,或是養(yǎng)身,或是冥思……”
聽著陳老師的娓娓道來,聞著溫熱的茶水清香,真有“墨試小螺看斗硯,茶分細乳玩毫杯”的意味,不由得猜想:陳老師的《好大的一棵樹》《教育隨筆》等大作一定也是在這茶香氤氳里得來的靈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