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輩收到老人贈送的假黃金項鏈,是高興呢?心酸呢?還是憤怒呢?近日,市民吳女士就碰到了這樣的事,收到了一條父親用300元買來的假黃金項鏈。“平時父親省吃儉用,都舍不得買好吃的好穿的,這錢估計是父親除了禮金外最大的一批花銷了。”想到這些的吳女士,心里感覺十分復(fù)雜,“高興、心酸,懊悔沒有對父親普及騙子的手段,還有對那些騙子的憤怒,真是五味雜陳。”
瞄準獨居老人
編造項鏈來源借口低價甩賣
吳女士的父親獨自一個人住鄉(xiāng)下,房子位于村里偏遠角落。看望父親的時候,吳女士想著幫父親整理一下房間,結(jié)果在柜子里發(fā)現(xiàn)了一條“黃金”項鏈。項鏈有20多厘米長,三四毫米粗。仔細詢問后得知,這是老人花了300元錢從別人那里買來的,原本打算過年時送給吳女士。300元這么一條黃金項鏈,吳女士認為肯定真不了。她用項鏈在地上一劃,果然,表層的黃色鍍層擦掉后,里面露出了灰白色的金屬。
在家人的仔細詢問下,這條假黃金項鏈的騙局被慢慢揭開。據(jù)吳女士的父親吳老伯描述,11月份的一個下午,他一個人在家看電視,一個中年男子上門來推銷首飾。推銷的物品除了黃金項鏈外,還有戒指、耳環(huán)等。中年男子稱,因為某個老板娘欠他錢還不出,所以給了他這些首飾抵債。而他又急著用錢,所以才便宜甩賣。吳老伯相信了騙子的話,買了這么一條假黃金項鏈。
貪小便宜、盲目保健、迷信……
老人最佳防騙攻略:多一份關(guān)愛、多一次溝通
近年來,騙子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而老年人因為自身的防范意識和辨識能力不強,難以識別日益花樣翻新的騙術(sh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許多老年人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積累,騙子就針對老年人的弱點實施詐騙,像吳老伯這樣受騙上當?shù)倪真不少。這些騙術(shù)中,常被電視、報紙等媒體曝光的有上門推銷假的貴重物品、借著健康講座的名義推銷保健品,或者利用老人迷信的弱點偷梁換柱,將老人起初給的真錢換成磚頭等物品等等。
那么怎么提高老年人的防騙意識?不久前,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公安部發(fā)布了《中國老年人防詐騙指南》,里面包括防騙六招和四十條案例,涵蓋了網(wǎng)絡(luò)詐騙、電信詐騙、街頭詐騙、交友詐騙等多方面內(nèi)容,以發(fā)案率高低為主線,圖文并茂,適合老年人的閱讀習(xí)慣。其中提到的“防騙六招”,即提醒老年人戒除貪婪心理,抵制虛榮心理,強化警戒心理,正規(guī)途徑辦事,常與親友溝通,講科學(xué)勤學(xué)習(xí)。
此外,《中國老年人防詐騙指南》中提到,當前我國很多老年人上當受騙,除了老人自身的原因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家庭和社會對老年人關(guān)愛不夠,特別是與子女對老年人關(guān)愛不夠有關(guān)。因此,子女對老年人多一份關(guān)愛,多一次溝通,為老人普及常見騙術(shù)和防騙手段,是最好不過的防騙攻略了。
(記者方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