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玲玲
人民警察也分很多種。比起孔武有力的特警、偵破奇案的刑警、上路執(zhí)勤的交警,常在群眾身邊的治安民警顯得有點婆婆媽媽。一戶人家兩夫妻打架了,他們得過去解決糾紛;半夜哪家的東西損壞了,他們得趕到現(xiàn)場查看;哪個顧客跟商戶有爭執(zhí),他們也得趕到維持秩序……就是在這些瑣碎事情中,縣公安局躍龍派出所治安中隊的這群年輕人們,默默奉獻著人民警察的使命。
躍龍街道作為寧海主城區(qū),人口密集,因此違法犯罪活動較為多發(fā)。相對躍龍街道的17萬人口,躍龍派出所治安中隊的民警卻只有17人。其中,有12人的年齡在30歲以下,還有2個是“90后”。但,就是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肩負起了躍龍轄區(qū)一年將近3000起治安案件的查處工作。打黑、除惡、掃黃、查賭、緝毒……他們就是清除社會治安毒瘤的“360安全衛(wèi)士”。
翻開躍龍派出所治安民警的考勤表,每天的日程都寫得密密麻麻,不見周末的空當,也沒有節(jié)假日的斷檔。對于治安中隊民警來說,早上8點上班與下午5點半下班的機關工作時間,從來就只是理論時間,作息時間的調整也與他們并無關系。在他們看來,值班就意味著不分晝夜的工作。
記者了解到,治安中隊的民警,分編成6個組。除了機動組外,其他5組民警依次輪流值班一日。這一日,是說從清早8時到次日清早8時的24小時。這樣的24小時值班,每名民警5天就會輪到一次,每月至少6次以上。而在24小時值班時,他們平均受理9起案件。除去一些當日能完成調解的案件,每個民警手頭至少還有二三起案件是需要花力氣去“啃”的“硬骨頭”。這意味著,他們在結束值班后,至少還得花兩到三天時間去“啃”。而這些案件要調查取證、鑒定定損、抓捕嫌疑人等絕非這兩三天的時間所能完成。舊案子還沒處理完結,又輪到值班,接了一堆新案子。
“別的沒什么,就是缺覺,看著心疼。”前不久,縣公安局副局長、躍龍派出所所長秦乾大花一個月時間對全所民警進行了一次家訪,治安民警的家人們反映最多的,就是不夠睡的問題。讓秦乾大倍感心酸的是,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睡一覺,都寧可不喊他起來吃飯;有的則不時來派出所門口張望,看到進出人員多,就猜想孩子今天又有得忙了。
時間都去哪了?這些治安民警的時間,不光花在不斷循環(huán)的值班表中,也不光在埋頭處理一件又一件案子,還得查處黃賭毒案件、食品犯罪案件等。今年以來,治安中隊共受理案件1339起(其中治安類刑事案件57起),共查處、辦結案件809起。其中,破獲治安類刑事案件54起,調解538起,共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306人。比起這些案件數(shù)據(jù),今年上半年,治安中隊人均加班累計超過100個工作日。這意味著,每個民警每月至少加班15個工作日,每周至少工作8天!
在如此大的工作強度下,治安中隊好多民警瘦了。24歲的仇俊霖半年就瘦了5公斤,1.8米的高個子,體重卻不足75公斤;好多民警煙癮大了,26歲的潘興斌是干上治安警后學會抽煙的,“到了凌晨之后,不抽煙,真的熬不住!爆F(xiàn)在他每天至少1包打底;更為統(tǒng)一的是,每位民警都有一模一樣的“熊貓眼”,而且基本上都是單身漢,因為忙得連找對象的時間都沒有。躍龍派出所分管治安的副所長李歡說:“看著這些年輕人一夜一夜地熬,心里很過意不去,可是沒有辦法,穿上這身警服就要擔起責任!
是的,從穿上警服那天起,他們就知道,再苦再累,也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勁頭。
場景一:掃黃
時間:2013年12月某日晚22時
地點:寧海某洗浴中心休息大廳
靠門邊的一張?zhí)梢紊希?6歲的民警葉理強側躺著。他佯裝在把玩手機,眼角余光卻緊盯著門口一名妖嬈的女服務員。
休息大廳正門旁有一道小門,女服務員垂手侍立在門口。每當有穿著短袖浴袍的男客走過,女服務員總會笑面迎上,詢問其是否需要按摩。在女服務員的指引下,男客會看看那道門后的風景,那一頭,燈光曖昧。
經(jīng)過半個多小時的等待,葉理強的手機收到了信息——行動!
葉理強輕聲走出魚龍混雜的休息大廳,穿過笑靨如花的女服務員,折進了走道盡頭的一扇暗門——身后,已有人成功控制住了女服務員。
有人在喊,“這邊一個房間,那邊兩個房間,兩人一組,快!”
頓時,腳步聲、敲門聲此起彼伏。
葉理強快速堵住一個小包房的門,卻看到隔壁包房走出一名衣裝裸露、驚慌失色的女子。大家都知道,警察來了。
經(jīng)過檢查,民警在一個包房內發(fā)現(xiàn)一對涉嫌賣淫嫖娼的男女,趕到的增援民警也把嫌疑人控制帶走。
現(xiàn)場還有一個門沒開,門被反鎖著。任憑怎么敲門,里面就是沒反應。可根據(jù)情報,里面還有一對男女。
“把門踢開!”收到指令,葉理強向后退了一步,盡全力一腳蹬開了門。破門而入后,果真在包房里找到兩名衣衫不整的男女。而此時,葉理強的小腿鮮血直流。因為在破門時,沒有任何護具保護,他的小腿被鑲在門框上的玻璃割破了。
第二天,葉理強照舊上班,沒有幾個人知道,當時他小腿的那道傷口,縫了四針。
場景二:緝毒
時間:2013年8月某日凌晨2時
地點:寧海某小型旅館
在旅館老板娘的帶領下,27歲的民警滕劍跟兩名同事打開了一間客房。
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盡管開著空調,房間里還是煙霧裊繞。五六個年輕男女橫七豎八地躺在地板上,有幾個已經(jīng)睡去,有幾個在看到警察后大驚失色,立馬坐了起來。床上躺著一個穿吊帶衫的女孩,看似睡著了。墻角擺放著一張電腦桌,一名約十八九歲的瘦小男子正在專心玩著電腦。再看,鼠標墊旁放著一個礦泉水甁,紅色的甁蓋上插著兩根管子,周圍散落著錫紙、香煙殼、打火機等物品。
滕劍快速掃視了全場,默默數(shù)了一下:總共9個人,有的人身上還有文身。
見狀,旅館老板娘馬上打圓場,故作生氣地念叨:“哎呀,你們這么多人,怎么進來的呀?”
滕劍用身體擋住門口,說是來檢查身份證的,但在轉身時,給同事使了一個眼色,讓他馬上呼叫支援。
現(xiàn)場是三對九。沒有十足把握,滕劍不敢輕舉妄動。在支援警力到達之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穩(wěn)住在場人員的情緒。
于是,滕劍假扮輕松,一邊逐個檢查身份證、暫住證,一邊有一句沒一句地跟這些檢查對象閑聊。
凌晨的街道異常寧靜,一聲剎車驚起了晚睡的居民。有人打開窗戶,朝這邊觀望:是警車到了。
街面巡邏的民警以及所里支援的民警很快趕到了現(xiàn)場。但即便加上增援的警力,也只能算勉強打個平手。
在場人員都有吸毒嫌疑,需要帶回派出所做進一步調查!就在民警將這群人帶出賓館并帶上警車時,一名男子突然用力推開民警,然后拼命往一個巷弄里跑。見狀,滕劍一面要求大家保持警戒,一面馬上追了過去。很快,他就將逃出三四百米的男子給抓回來了。
抓到嫌疑犯并不是一個案子的終結。審訊、口供、固證……直到清晨8時,滕劍與他的同事還在辦案區(qū)忙碌。
場景三:查賭
時間:2014年8月某日上午10時
地點:寧海杏樹社區(qū)某巷
看起來,這是一個普通的居民區(qū),殊不知里面卻隱藏著一個賭場。從看場者到上場者都很狡猾,日常都用對講機溝通。
如何破解?33歲的民警戴永杰為此花了不少心思。通過幾天的外圍調查,他很快掌握了該場所存在賭博的情況和規(guī)律。讓他吃驚的是:該賭博窩點實行的竟然是會員制,前去參賭的人均是熟人介紹,生人一律不接待,所有參賭人員必須是會員。由于此種賭博方式更加隱秘,警方很難打入內部了解詳情。
戴永杰知道,要抓現(xiàn)場很難,只能另辟蹊徑。他約談了幾個可疑人員,與這些人斗智斗勇。終于,挖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線索,從中確定了賭場場主的身份,并查清了其落腳點。
行動當天,他帶著同事一起上門抓住了賭場場主,并順藤摸瓜一舉殲滅了這個多人犯罪團伙。其中,2人已被刑事拘留,3人被移送起訴。這時,戴永杰才算松了一口氣。要知道,從出警行動到審訊結束,他已經(jīng)整整3天時間沒有合眼休息了。
戴永杰說他從警已有10年,自然得在治安中隊里起到“帶頭大哥”的作用。的確,戴永杰是治安中隊公認的辦案骨干。
場景四:調解
時間:2014年正月初五
地點:躍龍街道某村山頭
“快點來,要打出人命了!”一通電話,讓27歲的民警朱德振一下繃緊了神經(jīng)。
他隨即趕赴現(xiàn)場,吵架的兩方正拿著鋤頭在爭執(zhí),“大過年的,這是在吵什么?”看到警察到場,場面有所緩和下來。
雙方開始搶著說理。這個山頭,是分屬于躍龍街道和黃壇鎮(zhèn)的兩個村的。兩村的山界很分明,兩村村民都是在各自村的山界里種樹。但后來,人一多,地界漸漸有點模糊了。過年前,躍龍街道某村村民王某發(fā)現(xiàn),自家種的茶樹苗被人挖了,想來想去沒有別人,肯定是對面村的胡某干的。此前,王某在山上造水池,曾挖壞了隔壁村的水管。他心想,這肯定是隔壁村的人蓄意報復。因為臨近過年,為了息事寧人,王某沒有出聲?傻秸鲁跷,王某上山時發(fā)現(xiàn),茶樹苗又被人挖了,這回他氣得馬上就報警了。
這邊,王某嚷嚷著要對方賠茶樹苗;那邊,胡某吵著要對方重鋪水管……雙方都糾集了不少人馬。
按照常理,是把雙方都處以行政拘留,然后各判賠償。朱德振知道,這是最簡便的處理方法。但這樣做,案子是完結了,但兩村之間的梁子也就結下了。于是,朱德振選擇走調解之路。
他一趟一趟往兩個村跑,考慮到自己年輕,就喊上躍龍、黃壇的鎮(zhèn)、村干部一起出力,再叫上森林公安一起出馬。前后調解了3個月,案子總算圓滿了結。黃壇某村的水管重新鋪上去了,茶樹苗的賠償也落實了,王某和胡某都表示滿意。就是朱德振的雙腳有點不太滿意:往山上跑了五六趟,都爬出腳繭來了。
場景五:加班
時間:2014年6月某日18時
地點:躍龍派出所一警車內
29歲的民警舒凱抱著厚厚的檔案袋上了一輛警車,很快就從看守所大門開車出來。
這幾個星期,舒凱隔三差五就要去看守所提審。這已經(jīng)是最后一次了。所有犯罪嫌疑人都已經(jīng)開口供認,關鍵的證據(jù)也已經(jīng)找到。過了這天,案子就要移交給檢察院了。
為了這個販賣假貨的案子,舒凱已經(jīng)不知道加了幾個晚上的班,也數(shù)不清到外地出了幾次差。沒辦法,任何證據(jù)都需要細心挖掘,犯罪嫌疑人也不會送上門。舒凱覺得,只要自己盡力,肯定能把案子辦好。
警車飛馳著,舒凱握著方向盤,心思卻飄得很遠。現(xiàn)在這個時候,要是回所里肯定沒晚飯吃了。他計劃好了,回所里把車停好,把案卷放好,就到總站坐班車回西店。他好久沒吃到媽媽煮的飯菜了。
想到這兒,舒凱的嘴角擠出一個苦澀的微笑。舒凱的媽媽身體不好,可總對他說,要踏踏實實上班,不要為她的病情分心。
舒凱的心里漾起了一份愧疚。都說“養(yǎng)兒防老”,可他這個兒子總是沉浸在“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節(jié)奏中,常常一個多月都回不了一趟家。
手機響了起來,是治安中隊中隊長吳行海打來的。
“飯吃了嗎?”
“還沒呢,剛從看守所提審好,現(xiàn)在還在回來的路上!
“你吃完飯再加班,今天值班組接了好幾個案子,忙不過來,你來幫個忙吧!
“行!
一個電話,又讓舒凱的計劃泡湯了。
類似的故事在躍龍派出所治安中隊有很多很多。治安中隊指導員王偉軍說,他曾一天調解過8個案子。雞毛蒜皮的鄰里糾紛,言行失控的醉漢鬧事,打架斗毆的血腥現(xiàn)場,以及無窮盡的待辦案件,已然成為他們工作的全部。盡管如此,治安中隊卻沒有人當“逃兵”。在快速成長為辦案能手的過程中,他們多了份與年齡不相稱的深邃與執(zhí)著。他們把一起起小的治安案件融入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大局之中,忠誠履行使命,為寧海城區(qū)和諧唱響了一曲優(yōu)美的凱歌。
人們親切地把他們稱為身邊的“360安全衛(wèi)士”。因為他們全力整治社會治安秩序,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為寧海奪得“平安銀鼎”立下了卓越戰(zhàn)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