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點半從酒店去南鑼鼓巷選擇地鐵出行,石頭明顯被這人流嚇到,一路上一個勁地叨咕怎么這么多人,我告訴他今天因為周末還算好,要是平時上下班高峰期,人在地鐵里就像沙丁魚罐頭,他感嘆:原來在北京這么擠,哎,我終究是沒見過世面”、“吃完素齋,去國子監(jiān)進士榜找位列萬歷四十七年三甲中下等的袁崇煥的名字去嘍”、“爬了兩公里陡峭的山路,終于找到這段古長城,石頭走崩潰了。登上長城后,和修長城的工人聊了會兒天,毀壞的斷了的長城都在一截截修復,真是不容易,難以想象古代場景”……這是筆者的一位好友獨自帶著9歲兒子暑假深度游北京的微信播報。這位朋友在寧波經(jīng)營著兩家餐飲企業(yè),代理著數(shù)個時尚手表品牌,平時可以說是忙得腳不沾地,卻一點一滴地親自上網(wǎng)做攻略,在這桑拿天身體力行陪兒子在北京“拉練”,只因她信奉:一個人的行走范圍就是他的世界。而我想說的是,很多家長都說忙忙忙,白天工作已經(jīng)夠累的了,回家還得伺候熊孩子,哪有時間精力陪他們玩耍?!是真的沒時間沒精力嗎?
也許是因為爸爸媽媽們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看世界杯、看韓劇、“四方大戰(zhàn)”、上網(wǎng)玩游戲、泡吧、唱K、逛街、美容、刷微信……對很多家長來說,時間擠擠總是有的,唯獨陪孩子,一句“沒見我正忙著呢,乖,自己玩去”就給打發(fā)了,還總是抱怨孩子一天到晚捧著電視、電腦,這樣下去如何是好?于是乎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幟,把他們往各種培訓班一塞,把孩子的暑假當成第三學期,自己省心省事,孩子卻苦不堪言。
事實上仍有一些家長給了我深深的觸動。媒體人咪蒙,因為兒子喜歡火車,就陪他看遍所有與火車有關的童書、陪他去各個城市的火車博物館,帶他去坐各類火車、去火車文化最發(fā)達的日本、看各種火車專題紀錄片……由此帶來的連鎖效應就是,因為了解火車的構造,會涉及物理、化學、機械動力等多種學科知識,所以孩子連帶對這些領域都有強烈的求知欲;因為去各地考察火車,他的夢想就是坐遍全球火車,所以他對地理知識很感興趣,每個國家和首都都一一背了,連中美洲的小國首都都背得爛熟;因為看書和紀錄片知道了火車的發(fā)展史,順便對歷史也有了概念,知道人類是如何從農(nóng)業(yè)社會到完成工業(yè)革命,再到科技如此發(fā)達的現(xiàn)在……火車只是一個原點,因為有了興趣的主導便縱向延伸為一條知識鏈,環(huán)狀發(fā)展成一個知識圈,這其中家長的鼓勵支持和陪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總有些越忙的人越能堅持鍛煉,越忙的家長越能抽出時間陪孩子親子閱讀、行萬里路,甚或只是純玩,歸根結(jié)底,孩子的暑假怎么度過,還是在于家長的觀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