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檔案:
蔣宏靈,1971年生,廣西富川縣人,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檔案局檔案館(室)業(yè)務指導處副處長,曾發(fā)表短篇小說《塘下婆》。人生信條:上善若水。
徐霞客一生最東到過今浙江之普陀山,最西到了云南騰沖,最北到了河北盤山,而最南,據說就是到了南寧這一帶了。
明崇禎十年閏四月初七,徐霞客乘船,溯湘江而上,初八在全州縣黃沙河鋪渡口上岸,那是廣西的東北角,開始了他歷時近一年之久的粵西之行,而當時的粵西就是今日的廣西。徐霞客從泉州開始踏入廣西境內,沿桂林、柳州、玉林一路考察游歷南來,4個多月后,到了永淳縣。永淳縣在南寧府正東方向,有邕江水路東流過境,逆水西行可達上游的南寧府城墻下。
到達南寧城,徐霞客以他獨特的視角,對南寧境內邕江兩岸的景致做了恰到好處的描繪,讓那三百多年前的人文景觀,又活生生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尤其是對船家挑柴入市出售的神來一筆,把邕江兩岸民俗風情、社會狀況的信息,傳遞得準確而生動;而驟至的風雨的記載,透出南方的氣候特色,仲秋時節(jié),風雨依然是說來就來的,堪比盛夏。
初入南寧城內,徐霞客一句記:“昧爽行,五里,抵南寧西南城下。”幾乎每次都是天沒亮就趕船,起早涼爽,船夫搖櫓逆行少出汗,雖為逆行卻也順暢。
徐霞客在南寧府北郊,踽踽獨行,他記道:“西過鎮(zhèn)北橋關帝廟,西行三里,抵橫塘,東望望仙坡東西相距。于是西折行五里,望羅秀已在東北,路漸微。”沿著小路前行,渡過一條湍急的小溪,過了赤土村,“越澗登山,越小山一重,內成田峒。又越峒過小橋而上,其路復大。路左有寺,殿閣兩重甚整,望之無人,遂賈余勇先直北躋嶺。”他在游記中記述了自己一路探尋、跋山涉水登羅秀山的情景。
關帝廟,橫塘,望仙坡,羅秀山,馬退山,青秀山,心圩江,羅賴村,羅秀寺,但凡當時南寧山水人文網絡上的綱要之處,徐霞客都前去勘察過。這位走過千山萬水的徐大師,認為羅秀山望仙坡青秀山一線,就是南寧龍脈要害所在,其觀點也跟始建南寧府治的古人驚人地吻合。天地人合一,始能謀千秋大業(yè)是也。
記者連線:徐霞客身上最感動你的是什么?作為節(jié)點城市、市民,應該如何參與到徐霞客游線申世遺活動中去?
蔣宏靈:徐霞客為了實現理想不畏懼艱難險阻,百折不撓直至生命終結而不悔的奮進精神,自然探險中求真求實的嚴謹作風至今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徐霞客不僅是旅行家,同時也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倡導者、踐行者。作為節(jié)點城市,應該支持倡導把徐霞客游線申報成為世界線性文化遺產,積極宣傳中國旅游日的重大意義。作為市民,我們要在工作與生活中弘揚徐霞客愛護自然、追求真實的精神,為申世遺工作盡一份力。
(記者黃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