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水,澤被萬物。水與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最重要元素。水與美緊緊相連,水與人們的生活品質經久不離。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寧海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興。千百年來,寧海的山山水水孕育滋養(yǎng)著千千萬萬寧海人民,純凈美麗的江河湖溪為這一方人民帶來幸福生活和發(fā)展空間。
30多年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發(fā)展,文明不斷進步,財富不斷積累。但是,實事求是地說,我們的環(huán)境承載的壓力越來越大,其中水環(huán)境的變化令人堪憂,這兩年各地“尋找可游泳的河”的呼聲就是一個最經典的反映。有首民謠說得很形象: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據縣環(huán)保部門不完全統(tǒng)計,寧,F(xiàn)有305條河流,其中臭河、黑河、垃圾河共116條。寧海作為水資源大縣,全縣15個縣控地表水質斷面達標率僅為46.7%,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村覆蓋率只有31%;個別地方水務設施建設滯后,成為群眾詬病的半拉子工程;一些地方防洪排澇能力不足,臺風暴雨一來群眾家里就泛濫成災;一些地方水資源亂用濫用現(xiàn)象比較嚴重,“撈魚摸蝦、戲水游泳”成為了老百姓“記憶中的鄉(xiāng)愁”。此情此景,百姓忍無可忍,政府退無可退,發(fā)展難以為繼,社會無法承受。
我們的水環(huán)境已經再也無法承載百姓生活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之需,清麗的水鄉(xiāng)再也承受不了污水橫流的丑陋名聲,我們這一代人再也不能承擔禍害子孫后代生存和發(fā)展的罪名罵聲。
寧海作為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導”的城市,水荒問題雖暫不足慮,但水資源保護利用卻并不樂觀,并日益成為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現(xiàn)實問題!拔逅仓巍,全面治水,全力治水?h委、政府已經作出強烈的、清晰的、具體的部署,寧海今年2月底前,全縣縣級、村級河道已經實現(xiàn)“河長制”全覆蓋;今年“5·19”前全縣境內全面消滅垃圾河;到2016年底,全縣各級主要河道基本解決發(fā)黑發(fā)臭問題,通過三年努力,形成“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河道環(huán)境。路線圖、時間表、任務分解、項目要求等都已交代得清清楚楚。不要看,不要等,更不能搶,我們唯有一字:“干!”苦干實干,大干快干,加快速度改變現(xiàn)狀。
問渠何日清如許?還自然一江清流,還百姓一河碧波,才能無愧大自然對寧海的豐厚饋贈,才能上對得起祖先、下對得起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