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市民吳女士抱著一歲半的孩子焦急地來到縣婦保院,原來,孩子這兩天一直嘔吐、腹瀉,吃了藥后仍不見好轉,這才把孩子抱到醫(yī)院來。后來經醫(yī)生診斷,孩子是感染了輪狀病毒。
據介紹,輪狀病毒性腸炎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多發(fā)于每年的11月至來年5月,容易侵襲5歲以內的兒童。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急性發(fā)熱、嘔吐及腹瀉。縣婦保院兒科護士長應巧萍告訴記者,近期“輪狀病毒陽性”患兒明顯增加,其中多是3歲以下小孩子。
眼下是輪狀病毒感染疾病高發(fā)期,我們該如何預防和護理呢?應巧萍介紹,在飲食方面補充水分最為重要,盡量少吃多餐,母乳喂養(yǎng)的患兒可專門食用腹瀉奶粉,進食由少到多、由稀到濃,逐漸恢復飲食,避免油膩、刺激性食物。要注意寶寶的腹部保暖,針對腹瀉次數較多的寶寶,還應做好寶寶的臀部護理工作,每次便后要用溫水清洗臀部,再涂些油脂類藥膏,及時更換尿不濕。另外,也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寶寶的餐具、奶瓶等注意消毒。輪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傳播,還可以是密切接觸傳播,因此切斷傳播途徑很重要。不要帶寶寶到人多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腹瀉的孩子。寶寶使用的玩具,能夠觸摸到的東西,都要勤消毒,家長在給小孩喂食前也需注意個人衛(wèi)生,要勤洗手。
應巧萍建議廣大家長,應趁著好天氣多帶患兒到戶外活動,增強自身免疫力。據介紹,目前醫(yī)療界對輪狀病毒感染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治療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要手段。因此,該疾病關鍵在于預防。眼下,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是免疫接種,疫苗可有效地減少或減輕腹瀉癥狀,進而降低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輪狀病毒疫苗的免疫接種對象為2個月以上的兒童,主要為6個月—3歲的嬰幼兒。但發(fā)燒、患嚴重疾病、胃腸疾患、嚴重營養(yǎng)不良、有免疫缺陷和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嬰幼兒,不要接種或暫緩接種。
(記者潘旭婷通訊員尹苗苗嚴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