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市集那天,你總會在沿海南線長街娘娘宮自然村入口處看到這樣一個身影:他雖身材挺拔,胡子卻已花白;雖不是左撇子,卻用左手指揮交通。這就是胡敏東,一位長街鎮(zhèn)普通的七旬老人,義務(wù)在這個路口守護了10年。
10月29日,農(nóng)歷九月廿五,又是一個娘娘宮市,商販們都將攤位擺到村口來,其熱鬧程度一點不亞于長街市。“沿海南線沒有貫通的時候,這里是熱鬧的市集。沿海南線一貫通,同樣熱鬧的這里,就平添了許多危險。”胡敏東說,沿海南線道路平坦且寬闊,行駛車輛車速較快,路口也沒有設(shè)置紅綠燈,市集日道路交通人流穿梭量大,極易發(fā)生交通安全事故。自沿海南線開通后,胡敏東就會在每個市集之日,準時出現(xiàn)在路口,為過往的行人、車輛指揮交通,至今已有10年之久。那個被磨得锃亮的口哨,那面已經(jīng)有些破損的旗幟,和他一樣,已經(jīng)成了這個路口的標志。
“胡敏東很負責(zé),對道路安全的管理很嚴格,不能擺設(shè)攤位的地方一律不許擺。同時,他也很熱心,如果你找不到攤位,他會幫著一起找。”賣麥餅的攤販葉香菜說。另一個賣了六七年大米的攤販對胡敏東也是稱贊有加,“我開始在這里賣米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在指揮交通了。他人很好,做事非常盡責(zé),每次等我們走了他都還沒走,站好最后一班崗。”據(jù)了解,10年來,只要胡敏東在現(xiàn)場指揮交通,這個路段從未發(fā)生過一起交通事故。前來趕集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只要有老胡在,這條路就是平安路。
望著他空空的袖管,記者問起了那段痛苦的往事。但是胡敏東的臉上卻毫無悲傷之情:“那是在胡陳黃家渡打工的時候受的傷。”短短一句話帶過。當記者問起他的家庭情況時,他爽朗地笑了:“除了指揮交通,我還種了40畝雜交稻,去年豐收了,收成不錯。指揮了這么多年,我一點都不覺得累,兒子、兒媳也都很支持我!”
此刻,有了胡敏東的守護,道路交通少了個隱患,趕集市民多了份安全。(記者陳丹萍通訊員葛棉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