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軒轅廟、黃帝陵,我驚嘆于森森古柏;徜徉躍龍禪寺、方孝孺讀書處,我驚喜于蒼蒼古樹。這蒼郁虬勁的古樹群啊,不能說是我的最愛,但,是我的牽掛,還是一份愿景。所以,在我們單位搬離南門一年后,我故地重游,再訪古樹。
黃帝陵有黃帝手植柏,它跨越上下五千年,見證蒼黃之歲月。方孝孺讀書處那正學先生手植柏,卻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枯死,先生后裔(被滅十族的正學先生何其有幸!)于九十年代植有雪松,它當然尚未有所見證。誠然見證寧海一段歷史的,可有最高五百年樹齡的這群古樹。曾在閑暇、工余,我常信步來到躍龍山西南麓這方曲徑通幽鬧中取靜之絕佳去處。不為跨進儼然大雄寶殿高高門檻拜謁祈禱、不為輕敲肅穆讀書圣地靜靜門扉瞻仰敬拜,只為古樹群!天若有情天亦老,樹當有愛樹更老。歷盡滄桑的古樹群!在這區(qū)區(qū)幾千平方米一處凈地,你們聚群而生。你們亦風雨飄搖,你們亦與世無爭;你們伴歲月更迭,你們歷刀光劍影。我在樹前喟嘆:歲月流逝,古樹永在。我突發(fā)奇想:上借我五百年,五百年前,種下第一棵樹的會是我嗎?我緣何種下它,我想過它生生不息五百年、見證風風雨雨五百年?下借我五百年,五百年后我是怎樣的我?古樹可是依然的古樹?我不知前生后世,樹應(yīng)知前塵后事。只是古樹無言,我也不敢妄想。每每相對無言,一如“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人生世事煩擾,難得一方清幽。我也無需賦詞說愁,我就且行且看且說吧。古樹主要分列躍龍禪寺和正學讀書處之間場地兩側(cè),一邊相伴老年大學、縣委黨校,一邊相對十里紅妝、徐霞客大道?纯h政府所立牌匾知有十四棵古樹,有糙葉、楓香、沙樸。嘆只嘆,生長條件相對優(yōu)越,枝干最為粗壯挺拔的那棵,兩三年前眼巴巴看著它日漸枯死而無能為力。我可真的看著它從枯萎走向消亡——最早發(fā)現(xiàn)它日見凋零的是春臨大地的日子,古樹群都老枝發(fā)新芽長嫩葉了,唯它一無生機。我默默而沉重地看著她從春到夏到秋到冬,又一年春回,它卻依然寂寞枯立,毫無生氣。突然有一天,不知是否必然之結(jié)局,它被砍,繼而被挖。大漠胡楊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這一棵古樹,三百年而死,三年而倒。這倒是人為的,我想若讓它矗立,或許會三百年不倒,也或許會像另一棵古樹那樣“死而復生”。我們?yōu)楹尾蛔屗⒊梢蛔?面對被伐倒地的古樹,我心惻惻。古樹你可有知,枯樹你可有靈?你怎么活不過太平盛世?多少年的風刀霜劍風雨如磐你都過來了呀!你無伴正學書聲縈回,你更無緣盛世華章激揚!生存條件好的這一棵倒了,生存條件差的活著,而那棵幾乎是死而復生。十四棵古樹,我數(shù)了找了日復一日,終于發(fā)現(xiàn)在進寺山門邊坎,因有民房擋著,更因此樹遭遇滅頂之災(zāi),主干僅剩兩米許,旁枝逸出,疑似灌木。終于發(fā)現(xiàn),驚喜不已。原來它樹齡五百,堪稱老大,實屬最老,生命力卻最強,向死而生。再看看吧,進寺臺階右側(cè)巖壁,頑強挺立三棵古樹,它們盤根錯節(jié),它們蒼勁偉岸,它們攀附巖壁扎根巖縫挺立成一片綠蔭一片天!每每仰望,予人以仰之彌高望之彌堅之感之嘆!它們把根深扎巖縫,從瘠薄的巖土中汲取養(yǎng)分,然后無私地奉獻綠蔭、華美、壯闊。它們的根裸露在外欲倒未倒,但更見蒼翠枝繁葉茂,F(xiàn)在好多了,保護墻砌起來了,保護架支起來了,而那棵向死而生古樹也得到妥善養(yǎng)護。古樹呀,你們何其有幸哉。
曾同樣有幸的是我,在案頭煩勞之余,不消五分鐘,便可步入古樹群。吮吸著古樹間古風古氣,蕩滌著胸臆中俗氣庸氣;瞻望著古樹古柯古枝,瞻念著今天明天后天……相聞兩相吸,相看兩不厭,相對兩無言。今次有言,緣此重游良機敷衍成文,我愿古樹靜看洋溪鬧市,我愿古樹笑對青山藍天,我愿我遠離后更有后來賞樹人、愛樹人、護樹人。我愿古樹與寧海和諧永處,我愿古樹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