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7位上!绑H友”到寧海游玩,因大雨以及河道漲水被圍困在清水溪峽谷底,經民警和當地村民的全力救助后成功脫險。人們在感動于有關方面的迅速出警,救援人員的無私援助之余,不禁反思,“驢友”頻頻遇險之困局如何破解?記者就此采訪了縣體育發(fā)展中心和資深“老驢”。
隨著寧海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建成,寧海戶外運動近年來發(fā)展迅速,鄰近縣市和省份的戶外運動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近三年來,登山步道吸引超過120萬人次的游客、“驢友”前來體驗戶外運動的魅力?h體育發(fā)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戶外運動不是一個單獨的體育項目,而是以大自然為場地的一系列體育運動的集合。在日常工作中,寧海除了加強對較大的戶外俱樂部的監(jiān)管外,對于一些較小的團體尤其是外地的戶外隊伍,通過步道指南、路書、寧海戶外網等途徑提供信息保障和安全提示。他建議,對于廣大驢友來說,組織者需要加強自身管理,參與者需要提高風險意識,通過雙方自我學習的加強,能對組織方和活動的安全性作出全面評估,從而達到防范戶外運動事故的目的。
作為“驢友”,又該怎樣加強自身保護呢?資深“驢友”秦學軍說,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越好。從裝備上來講,對講機、GPS定位系統(tǒng)、指南針、急救藥品、繩子都是必備物品,備用干糧和飲用水也必不可少。同時,隊伍必須由經過戶外職業(yè)資格培訓的專業(yè)人員領隊。萬一出現危險狀況,領隊能有效幫助大家排解困難,尋求救援,并準確報出被困地點,防止出現類似此次將白溪水庫誤報成西溪水庫而影響救援效率的事。
“組隊最好配備當地向導!鼻貙W軍解釋,對于大量非正規(guī)俱樂部和網上召集的隊伍來說,對線路的不熟悉和天氣異常導致的地貌變化,很容易出現迷路和被困等問題。寧海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的主線、輔線和支線雖然路況較好而且有路標路識的指引,但是如果碰上雨霧天氣還是有一定風險,此次上!绑H友”進入的清水溪峽谷在地圖上被標注為探險線路,并沒有具體的路標路識,而且大雨導致的溪水上漲淹沒原有路徑,更增加了行進的難度。因此配備一個有經驗的當地向導充實隊伍是最好的選擇。其實,暴雨、臺風、大霧等極端天氣都不宜從事戶外運動,洪水易發(fā)期更要遠離涉水路線。6月1日天氣預報是中雨,加上此前寧海有較多降水,土壤水分飽和度高,大雨導致了水面快速上升,加上水庫放水等原因,導致此次驢友被困。
秦學軍說,清水溪峽谷事件中值得“驢友”深思的問題不少。比如,行進過程中的團隊管理。多人參加活動,行進過程中開路、斷后、居中協(xié)調的工作必須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并要發(fā)揚團隊精神,控制行進節(jié)奏,以體力最差的隊員能適應為原則,對體力不佳者要注意保護,嚴防隊員脫隊。而清水溪峽谷事件的隊伍脫節(jié)成前后兩隊,而且后隊基本沒有補給品,這就犯了戶外運動的大忌。最好能確保每位隊員有備份食物,以防因體力下降而失去自救能力。
“沒有扎實的專業(yè)探險知識下的任何驢行都是有一定風險的!笨h體育發(fā)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保障戶外運動愛好者在寧海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活動過程中的安全,縣體育發(fā)展中心專門組建了15人的山地戶外救援隊。這些救援隊員擁有中國登山協(xié)會頒發(fā)的戶外指導員證書和中國紅十字會頒發(fā)的救護員證書,配備擔架、繩索、GPS、對講機等精良的戶外救援裝備,并和縣消防大隊等單位聯動救援。戶外隊伍在出現意外事件時,可以撥打119及時申請救援。
(記者水玲玲通訊員黃海清秦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