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wǎng)訊 “你是哪個村的?死者叫什么名字?死亡時間是什么時候?……”在電腦上輸入資料,填好表格,確定死者火化時間后,陳啟宵又忙著打電話給縣殯儀館做好登記工作。每天,像這樣的工作,他要重復好幾次。
陳啟宵,力洋鎮(zhèn)的一名殯葬管理員,年近60的他,于2010年從事這一行,他說自己還是一個“新兵”。給喪戶出具死亡證明后,陳啟宵拿出了《依法殯葬告知書》和《殯葬新風尚倡議書》,讓喪戶在喪事活動中倡導文明、節(jié)儉、平安、依法的殯葬新風尚。當喪戶想轉身離開時,陳啟宵又細心地提醒,出殯那天要給殯儀館打個電話確認好時間。
即便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但每天早上7點30分,陳啟宵便打開辦公室大門。“農(nóng)村人都起得早,再說遇上喪事,喪戶們都挺忙,不能讓他們等著急了。”按陳啟宵的理解,前來辦理死亡證明的群眾,都是帶著悲傷的情緒來的,只有提供更周到的服務,才能讓喪戶滿意。一次,力洋鎮(zhèn)平巖村一喪戶,因為是新遷入的外地移民,不了解寧海的風俗習慣,臨出殯那天都沒準備過紙棺材,陳啟宵得知情況后,馬上打電話給縣殯儀館,讓他們帶紙棺材下來,這才沒耽擱出殯時間。說起這件事,到現(xiàn)在,這名喪戶還一直念叨著陳啟宵的好。
“別看這個小小的崗位,要忙的事情還真不少。他們就是我們的情報聯(lián)絡員。”縣殯管所所長鮑國和這樣說。出具死亡證明,做好檔案記錄后,關鍵是還要進行跟蹤。等到出殯這一天,陳啟宵還要到喪戶所在村,找到該村殯葬管理協(xié)管員,向他們核實喪戶是否確定將骨灰遷入生態(tài)公墓或寄存在鎮(zhèn)骨灰堂或縣殯儀館。確認好了之后,陳啟宵還要到現(xiàn)場進行拍照,然后將影像資料輸入電腦存檔?h殯管所每月都要對死者骨灰存放處進行抽檢,所以基層殯葬管理員的第一手資料很重要,鮑國和說。一次,力洋鎮(zhèn)田交朱村一喪戶資料上填的是將骨灰遷入生態(tài)公墓,當陳啟宵前去核實時,卻發(fā)現(xiàn)該喪戶在深山處新建墓穴。最后在陳啟宵幾次三番做工作下,該喪戶最終將骨灰遷入村里的生態(tài)公墓。“我們老陳做工作就是細致,而且還有耐心去磨,工作做不下來,他就一直到喪戶家中做工作。”力洋鎮(zhèn)應急小分隊一隊員這樣說。
現(xiàn)在,陳啟宵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個人都能積極參與到文明、節(jié)儉、平安、依法的殯葬工作中來,為寧海增添一份綠意,也在全社會形成一股“清明”之風。 (記者潘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