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吃的,就有姐姐吃的,媽你放心。”這是童月根在母親病床前作出的承諾。為了這句簡單的承諾,她踐行了整整60年。
童月根在家排行老四,比姐姐童愛娜小7歲,因為父母長期臥病在床,小小年紀的她早早擔(dān)起了照顧因小兒麻痹癥導(dǎo)致雙腿癱瘓的姐姐的重任。“在我心里,大姐就像我的孩子。”童月根說,從小一起長大,不論到什么時候,她都不會扔下姐姐不管。
7歲時,童月根學(xué)會了燒水煮飯,洗衣喂豬,給父母拔草藥煎藥。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洗臉梳頭,做飯喂豬,給姐姐送飯,去上學(xué)。一到中午,她又急急趕回家做午飯。下午放學(xué)后,做好晚飯的她還得趁天沒暗下來前,趕緊去田野放羊割草……除此之外,為久病的父母、癱瘓的姐姐送水、盛飯、倒尿桶、擦洗身子,也是她的分內(nèi)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童月根和姐姐相繼嫁人。雖然姐姐有了自己的歸宿,但童月根依然沒有放手。“我就像是個‘上門女婿’,啥事都不用操心。”這是童月根姐夫在世時常說的一句話。姐姐結(jié)婚后,童月根還是會隔三差五過去,幫助他們收拾房間、做飯、洗衣服;姐姐生下孩子,她當(dāng)成自己的孩子一樣養(yǎng);小外甥生病了,她心急火燎四處尋醫(yī)問藥;姐姐家的老房子要拆遷了,她把姐姐一家接到自己家住,還自己出面借錢,湊齊姐姐家的建房款……
曾經(jīng)有三四年的時間,兩家七口人是住在一起的。那時,童月根的家務(wù)活一下增加了。后來,姐夫去世,童月根就像從前一樣,一力挑起了照顧姐姐的重擔(dān)。由于姐妹分住兩地,童月根要一天三餐給姐姐送飯。天氣晴好,還不覺得送飯辛苦。一旦碰到惡劣天氣,那送飯路上的辛苦便可想而知。“有幾次送飯到半路,稍微不注意,連人帶飯盒就摔倒了,飯菜也灑了一地。”童月根說,碰到這樣的事,她都來不及收拾自己身上的污漬便急忙趕回家,重新做好飯菜再送去。“因為如果耽擱太久,姐姐會等著急的。”
“這么多年照顧下來,您不累嗎?”面對記者的提問,童月根笑著說,總是親姐妹,自己不照顧誰來照顧。再說,都60年了,生活的種種不易和照顧姐姐的艱辛,她也早已習(xí)慣。“只要姐姐能好好活著,我就開心了。”采訪最后,童月根告訴記者,姐姐今年已經(jīng)75歲了,她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姐妹倆能健康、快樂地享受她們的老年生活。(記者黃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