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wǎng)訊 離開南平,我們仍不舍得離開閩地。遙想當年,徐霞客五度閩游,盛贊武夷山、九鯉湖、玉華洞是福建山、水、洞三絕。看過山,自然也要趟趟水。4月23日,我們驅車400公里,來到了地處閩中的福建省莆田市,探尋九鯉湖“微體皆具”的真相。
“余意鯉湖之水,歷九漈而下,上躋必奇境,遂趨石磴道!1620年六月初七,徐霞客出莆田西門,到九鯉湖上游一漈(即瀑布)開始自上而下的探游。《徐霞客游記》中《游九鯉湖日記》長達2500字,將六山三水以近乎潑墨寫意筆法統(tǒng)統(tǒng)繪入畫卷。至于危崖屏列、泉瀑飛墜的鯉湖九漈,自然是該長卷中濃墨重筆之佳景。大洋溪水以“雷轟”之勢入湖,繼而溢“瀑布”,懸“珠簾”,掛“玉箸”,叩“石門”,回“五星”,跨“飛鳳”,過“棋盤”,謁“將軍”,逐級跌落,曲折奔流,與沿途的宮祠亭閣、橋磴洲島、危崖奇石、飛瀑奔泉、竹木花草、日月云煙等,構成一幅博大恢宏、未加雕飾而姿態(tài)萬千的天然山水畫卷。
游前讀其記,游間尋其蹤。我們此行同樣是從一漈開始。只是水勢不足,只見“圍青漾翠”,未能有幸一睹“如萬馬初發(fā),誠有雷霆之勢”。同行的仙游縣九鯉湖風景區(qū)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林鐘華介紹說,今年他們準備建設水利綜合利用工程,改善因景區(qū)邊設立水電站而對九鯉湖水流的影響。年內完工后,到時就隨時可見“之或懸或渟,或翼飛疊注”的飛瀑奇觀。
對照游記細細讀來,徐霞客對九鯉湖的描寫是那樣貼切!度沼洝芬杂螢榫索,將沿途景觀一一串起,包羅九鯉湖全部景觀,實為一幅形象、準確、實用的景區(qū)全景圖和導游圖!皪{壁上覆下寬,珠簾之水,從正面墜下;玉箸之水,從旁靄沸溢。兩泉并懸,峽壁下削,鐵障四圍,上與天并,玉龍雙舞,下極潭際!迸踝x游記,猶如跟隨徐霞客玩賞鯉湖九漈勝景,游了一回百瀑大觀園。
值得一提的是,九鯉湖是我國漢族居住區(qū)祈夢文化的發(fā)源地,其祈夢程式自唐宋一直沿用至今,民間至今仍保留著來九鯉湖祈夢的習俗,這在全國風景名勝區(qū)中是絕無僅有的。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許許多多以夢文化為題材的優(yōu)美詞章和夢驗故事,給九鯉湖風景區(qū)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令人神往。可惜我們時間不多,不然倒是可以借這寶地穿越到未來,先圓了霞客游線申世遺之夢。
在莆田期間,我們還與莆田旅游發(fā)展與規(guī)劃研究所所長、媽祖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黃金火教授進行了交流。黃教授曾參與2009年已被認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媽祖信俗”申遺工作!啊缎煜伎陀斡洝芳扔凶匀痪坝^,又有文化內涵。兩者是互相依存的。因此,一旦申遺工作啟動,要兼顧游記對中國地質的貢獻和對自然景觀的發(fā)現(xiàn)。重要的是要有實質性的內容,直觀直接,切忌空洞。”黃教授建言,霞客游線申世遺從旅游規(guī)劃角度講應該要有持續(xù)發(fā)展性,形成產(chǎn)業(yè)鏈,促進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發(fā)展,要避免進入僅將各節(jié)點城市進行簡單旅游資源整合的誤區(qū)。(記者水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