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特派記者朱菽劍 特約記者水玲玲)“每歷一處,見有別穴,必穿巖通隙而入,曲達旁疏,不可一境窮也。若水之或懸、或渟、或翼飛、或疊注。即匡廬三疊,雁蕩龍湫。各以一長擅勝,未若此山微體皆具也。”在徐霞客游記的《游九鯉湖日記》中,徐霞客將位于福建莆田龍游縣鐘山鎮(zhèn)境內的九鯉湖風景與廬山、雁蕩山相提并論。該景區(qū)以湖、瀑、洞、石著稱。
前天傍晚,志愿者一行探訪九鯉湖時并未見“或翼飛、或疊注”的氣勢,作為主景觀點的雷轟瀑布更是山石裸露,并無讓游客流連忘返的看點。陪同志愿者一行的九鯉湖風景區(qū)建設管理委員會林鐘華副主任說,這是因為上游被一個水電站截流造成的。
從4月18日出發(fā)至今,志愿者一行行程已超過3000公里,先后到達華頂山、雁蕩山、武夷山、茫蕩山等《徐霞客游記》中一些重要的節(jié)點,但受自然災害或人為等影響,游線保護情況喜憂參半。
在華頂山的霞客古道,時有肩扛樹木的村民往來。記者了解到,受2008年雪災的影響,種植于古道周邊的高山珍稀植物——云錦杜鵑部分枯死。無獨有偶,徐霞客入閩途經的茫蕩山三千八百坎也已難尋當初的痕跡。武夷山內的部分古道也已經被新修筑的游道所代替。沿途所見,讓“霞客游線申世遺”的志愿者們甚生失落感。
令人欣慰的是,志愿者發(fā)現華頂山上云錦杜鵑已有補種。雁蕩山也于2011年舉行了“重溫霞客之路”的活動,分批邀請了上千名具有一定戶外經驗的登山者,重走了路程達20公里的徐霞客三游雁蕩山的古道。作為“雙世遺”保護地的武夷山,早在1996年就設立的徐霞客雕像,并在徐霞客登武夷山的入口處大王峰山下修繕了部分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