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村擁有深甽鎮(zhèn)最大的竹山,產(chǎn)出的筍又多又好。但是,受困于小打小鬧的銷售模式,冬筍并沒有給當?shù)厝嗣駧ブ赂坏南M。近年來,在該?zhèn)黨委、政府的重視下,大洋村村主任趙偉明開拓思路,帶領當?shù)剞r戶齊心協(xié)力,成功地將大洋村冬筍賣出了好價錢,成為當?shù)剞r副產(chǎn)品銷售的一個成功模式。
精心包裝冬筍進入禮品市場
近年來,農副產(chǎn)品逐漸進入禮品市場,尤其是優(yōu)質農副產(chǎn)品,更是成為人們走親訪友時優(yōu)先選擇的隨手禮物。趙偉明看準了這個市場,在包裝大洋村冬筍上動起了腦筋,希望將冬筍作為禮品打入市場。
以前,冬筍都是老百姓自家銷售,根本沒有包裝可言。如今,這些筍多是作為禮品,若是隨便拿個袋子裝了就賣,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趙偉明便自行設計了包裝箱裝筍,精致的禮品箱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大洋村冬筍有了“美麗的外衣”,又因為貨源優(yōu)質,價格自然比市面上其他筍貴一些。有了包裝,還需要銷售渠道,為了更快地打開市場,趙偉明找到了鎮(zhèn)政府,匯報了自己的思路。鎮(zhèn)政府積極為大洋村冬筍尋找銷路,向外宣傳推廣大洋村冬筍,使大洋村冬筍成功打開市場。在政府幫助的同時,趙偉明自己也積極尋找合作單位,進一步拓展冬筍市場。
在政府、村集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洋村冬筍的名氣一下就大起來了,幾年來銷路大開,大洋村村民的荷包也因此鼓了不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05年至今,大洋村村民因為賣冬筍而增加的收入不下30萬元。
競價購買毛筍成為“搶手貨”
冬筍可作為禮品相送,經(jīng)過一番包裝,價格自然不菲。然而毛筍卻沒有成為禮品的命運,也便不能像冬筍一樣因包裝來提高身價。那么,如何讓毛筍不賤賣,為農戶帶來更大的效益呢,趙偉明想了一個好點子。
大洋村毛筍向來不愁銷路,每年到盛產(chǎn)毛筍的季節(jié),就會有大批的罐頭廠或商家來大洋村收購,但毛筍的價格卻一直上不去。原因在于各家各戶都在自己散賣,沒有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價格都是收購商說了算。2011年年初的某一天,趙偉明還在為毛筍售價發(fā)愁的時候,他腦海中突然閃過兩個字——“競爭”,他想,有了競爭就一定會有好價格。于是趙偉明計上心頭,決定以競標的方式提高價格,他聯(lián)合村民將毛筍資源統(tǒng)一起來,進行統(tǒng)一招標拍賣。在毛筍上市的第一天,他將各家有意向收購毛筍的客商召集到一起,向大家講述競標規(guī)則,毛筍銷售時以競標方式定毛筍價格,價高者得,一天只能有一個買家!昂芏喙揞^廠就指著毛筍開工呢,毛筍是最重要的貨源。沒有毛筍就意味著要停工了!薄拔冶仨氁倶顺晒。”參加競標的人都暗暗較勁,銷售現(xiàn)場也儼然成為一個小型拍賣會。你加兩分錢,我加三分錢,毛筍的價格噌噌地往上漲。原先毛筍的平均價格只有8毛錢左右,差的時候才6毛錢,最好的時候也才9毛錢。而競標制度實施的第一天,毛筍的價格就漲到了1.15元。這可把趙偉明給樂壞了。2011年毛筍上市的這四十幾天,每天按照競標的方式賣筍,讓大洋村村民的收入增加了30萬元。(見習記者葛棉棉記者王銀寧通訊員王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