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新聞網訊 近日,記者重走徐霞客古道體驗古道風情。自寧海西門出發(fā),一路行來,古道均為卵石鋪面,由石子拼湊成各種圖案,代表如意,象征吉祥,反映出古代勞動人民無限的創(chuàng)意與智慧。約50公里的古道有數(shù)十公里保持原貌。經數(shù)百年風吹日曬雨打,卵石被打磨得十分圓滑,透著古樸的氣息。再往前走,嶄新的石子棱角畢現(xiàn),這些都是新近翻修的路段。古道有幾處道路明顯低于旁邊農田,落差最大的達到幾十厘米,形成了一種奇怪的景象?h旅游局徐培良介紹說,因為年代久遠,旁邊農田增高后泥土掩埋了古道,工人一點一點將土挖走,才挖出了現(xiàn)在的道路。不過也正因為有了土壤的保護,古道才能夠保存完好。古道邊有10處供行人休息、避風雨、宿夜的路廊,也有徐霞客曾留宿過的客棧、行走過的古橋梁,都正在修繕中。
徐霞客古道原為寧海至天臺府的要道,兩側多為名勝古跡,是不可多得的觀光旅游線,但因年久失修,古道一身斑駁,早失去了徐霞客游歷時的原貌。為打造寧海旅游品牌,提升寧海整體形象,2010年縣旅游局將修繕徐霞客古道提上議程。如今古道修繕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重走徐霞客古道活動參與者眾,2010年第八屆徐霞客開游節(jié)和2011年中國百所高校大學生尋訪徐霞客足跡活動中,全國百所高校的百名學生代表從寧海西門出發(fā),重走徐霞客古道,探尋古跡傳承歷史。然而那時的古道卻沒有如今的光景。古道的維修工作離不開古道所在鄉(xiāng)鎮(zhèn)前童鎮(zhèn)和岔路鎮(zhèn)政府的重視。如今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只待二期工程對水壩、古橋、路廊、卵石路面等進一步修復,使全線古文化內涵得以提升,把徐霞客古道真正打造成一條集文化休閑、戶外健身、觀光旅游于一體的風景旅游線。 (見習記者葛棉棉)